A股将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潮 600多家公司或参与“自曝”

从2009年开始,证监会要求上交所三类共260余家上市公司必须随年报一起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要求深交所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共计100家上市公司必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两市共计360余家。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10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共471份,远远超过了2009年发布的371份。

每经记者陈莉莉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仅仅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还会关注非财务信息,以分析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如果企业社会责任做得好,投资者会有一

个概念:可以考虑长线投资。

自2006年我国首份内资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发布类似报告的企业数量激增,到2010年已经达到471家,预计2011年将有超过600家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过,自吹自擂、虚构浮夸等毛病也在此类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缺乏准确的定位和成熟的标准体系,使得一些“假大空”的报告失去了应有的参考价值,沦为单纯的企业宣传手段。伴随着社会责任报告市场的成长,咨询、审计等与报告相关的服务行业将获得较大发展,一个新的“行当”已经慢慢成型,业内人士预计,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500亿元。

A股上市公司2010年报披露潮即将来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也将伴随而至,今年已是第三年推行强制披露。

从2009年开始,证监会要求上交所三类共260余家上市公司必须随年报一起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要求深交所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共计100家上市公司必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两市共计360余家。2010年沿用了这一规范。

2010年12月31日,深交所、上交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上交所范围仍保持为金融板块+(A+海外)+标准治理板块;深交所仍保持为“深圳100指数”成分股。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近年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内容和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或有600多份报告公布

从2006年国家电网作为首家内资企业公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呈“井喷式”发展。

2010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共471份,远远超过了2009年发布的371份。“虽然每年被指定的企业名单可能不一样,但被点名的企业,99%都会发的。可能也有交差的想法,但在事物发展的普及阶段,有总比没有强。”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创始人张浩而说。

2007年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商道纵横研究员安嘉理说,当时看到国外数据库里数量众多的报告,“很羡慕,同期中国只能看到几十份报告。”近几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增加,“预测接下来发布的报告会超过600份。”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创始于2007年,张浩而说她不敢想像如果2008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及深交所没有强制披露通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三方市场将会如何。

对于数量上的增加,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总经理段德峰认为,有来自政府的压力,也有市场的压力,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

我的责任教案品德社会_关于责任的社会事例_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

张浩而表示,自愿披露的企业数大增也让报告数量猛增,“这是中国企业逐渐重视社会责任沟通、搭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的最好写照。”其中,2009年度创业板有6家上市公司(吉峰农机、探路者、乐普医疗、同花顺、北陆药业、莱美药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值得提倡和推广。

此外,也有一些非上市公司与专业机构接触,这让在乐施会等专业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段德峰看到了方向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容量。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则认为,数量上多只是表面热闹,网上能够找到的很少,能够看到全文的就更少了。来自温州的一家制造企业则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是好事,作为一家关注度不是那么高的上市公司,总觉得写报告这件事缺少组织。

报告印象“华而不实”

事实上,从国内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出现的那一天开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一直被认为是“华而不实”。九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字不提负面消息,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研究企业发展报告多年,黎友焕认为很多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就像一本‘广告书’,一般都是参照国外的年度报告框架,把企业的年度工作中有利的部分塞进去,没有‘不足’。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从公开的报告来看,好像推销和广告。甚至大部分企业发布报告之后,只是开个会,弄几个新闻报道,不全文公开,更不敢挂网。

2010年11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整体仍处于旁观阶段;责任实践领先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指数好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电力供应业处于领先阶段,大半行业处于旁观阶段;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欧美日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好于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在华企业。

张浩而认为,整体来看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要优于民营企业,但外企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报告很多是“总部报告的简略版,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做得很漂亮,但是与中国有关的地方不多,所以某种意义来说,还不如一些内资民营企业的报告做得好。

七成报告不规范

在张浩而研究、评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七成报告不规范。不规范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润灵环球MCT标准下,低于40分的都属于数据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报告内容缺失严重、呈现形式枯燥、技术手段落后等。

例如,雅戈尔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全文共3页,未对利益相关方责任进行必要陈述与回应,内容严重缺失,信息披露程度严重不足。张浩而认为,作为社会知名的服装制造企业,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其投入了较多责任关注,包括:产品质量与产品安全信息、售后服务与沟通渠道、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同时,制造型企业存在较大的供应链责任风险;而作为上市公司,股东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方。这些都没有体现在报告中。

对于万通地产的社会责任报告,张浩而认为,报告内容严重缺失,信息披露程度严重不足,利益相关方无法从报告判断万通地产的责任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多的企业也像他们一样,主要不规范的地方在于内容缺失。”张浩而说。

对此,段德峰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目前而言,报告的好与坏不能简单地评论,需要企业更多尝试,更多摸索。好与坏的标准怎么来衡定?国内目前来讲,没有权威的体系和数据。目前很多报告只流于形式,企业发布报告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如何把报告的内容夯实是最重要的工作。”曾经几个关联度不大的企业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一段话完全一致,让段德峰“如何夯实”的想法更强烈。“报告质量的好与坏,现在来看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开始做了这件事,比3年前、5年前要好很多。至少是董事会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了。”

“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投资分析范畴,对长线而言十分必要,但大部分人不看上市公司发的报告,认为里面都是些自我奉承的话。其实不然,合格的CSR报告是宝藏,有好多年报里没有的信息。”张浩而认为。

逐渐开始的社会责任报告,已在中国呈现了它的行业特点:来自机械、仪表行业的报告数量最多,而金融行业的报告质量最好。

新的报告将会呈现哪些特点?段德峰认为,更多企业会越来越关注环境、低碳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披露得也会越来越多。

“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有强制性披露,但更多是自愿性披露。如果企业在社会责任上面做得好,政府的压力也会有相应减轻。来自政策和市场及社会的压力会让企业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段德峰说。

投资者的额外关注点

背后有强大的软件及硬件作支撑,人们才能看到一份数据充实、内容翔实的报告。如果背后没有很好的管理,很难看到好的报告。曾有公司抱怨,也想披露更多的数据,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披露,公司高层没有相关的要求和计划,最后形成的报告也就是更多人看到的那种,会被评为“不合格”或者分数很低。也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做出一份很好、内容要求很全的报告。“不过中小企业有中小企业的方法,报告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安嘉理说。

做得好的企业基本有一个规范流程:准备阶段、利益相关方的调研、企业内部信息搜集工作、信息整理包括写作等,大概需要2~3个月时间。很常规的做法是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报告信息需要什么样的资料,他们会列出很大的清单,找不同的部门获取不同的信息。“公司之间差异比较大,每个公司管理的步骤也不一样。不同公司会有不同的做法。”安嘉理说。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仅仅只关注公司的财务信息,还会关注非财务信息,从而来分析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如果企业社会责任做得好,投资者会有一个概念:可以考虑长线投资。

现在很多公司图省事,就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附件和年报放在一起。安嘉理研究的2010年发布的100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低于20页的报告占到三成,比2009年低于20页的约占一半“要乐观一些”,其他的报告内容比较充实。

我的责任教案品德社会_关于责任的社会事例_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

安嘉理说,报告呈现之前,企业一定要知道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是什么。有的报告里会表述说“安全做得很好”,但是“安全怎么做好?有没有过类似事故发生?管理是怎么的?有没有隐患?”说到了相关内容,但是没有说到关键点子。

报告的呈现形式各有不同,张浩而说深交所已经同意社会责任报告独立于年报,上交所认可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附件呈现。

市场分析

产业链应运而生市场份额或超5亿元

当社会责任报告被定义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链时,学者不认可,但企业认可。因为很多企业管理者正为此大伤脑筋。某体育用品类企业,已经接触不下10家可以提供咨询并撰写报告的公司。每家报价不一样,最高的报价20多万元,最低的则是几万元。

企业很迷茫,如果不找机构,自己来做成本也不低,制作印刷精美、设计独特的报告,同时还要专门成立小组,成本也会在30万元左右。“这也是很多央企比民营企业做得好,大企业比小企业报告做得好的原因之一。”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创始人张浩而说。

央企发的报告多,质量也比较好,慢慢地,民营企业也在逐步跟上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各行业协会同时也在推进。“差距会有,但在逐渐减少。”安嘉理说。

央企比民企的报告要好,尤其是金融行业做得好,张浩而认为,是因为很多央企有对公业务,也有零售,竞争市场很激烈,大家拼的就是软实力,同时相对民营企业,政府角度的监督机构比较多。很多央企的报告会结集出书,别人的报告很丰厚,而你的报告没内容,摆在一起也不是很好看,在一定规则下跳舞,央企也会做得很好。同时,一份好的报告形成,背后需要成本,包括员工成本、公关成本、时间成本等,央企的资金实力远远大于民企。

由此,一条服务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产业链应运而生,包括咨询、撰写、评级、审验以及设计印刷等环节。

有专家预言,这个产业有5亿元的份额。段德峰认为,如果仅仅是写报告,不会有5亿元的市场,但还伴生有其他一系列的战略咨询服务,如果加上这些附加服务,市场份额要远远大于5亿元。

对于行业现状,段海峰表示,他以正常的商业往来与客户交往,有时会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达成合作。“绝不行贿,也不会给回扣。客户质量很好。”客户中国企、民企及跨国公司的比例基本相同。

张浩而则表示说,这些年来她走得艰难,但也必须坚持下去,“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才被舶来没多久,企业和社会各界有各种理解很正常,所以更需要有人加入到CSR的普及工作中。”

我的责任教案品德社会_关于责任的社会事例_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提供咨询、撰写、评级服务的基本是国内公司,进军这个领域的包括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学术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审验环节,目前只有普华永道、挪威船级社、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跨国公司。安嘉理研究的企业报告中,真正做审验的企业占7%~8%,因为“有费用”。据记者了解,几家提供审验服务的公司的收费标准也不同,几万元到10万元不等,与编撰报告的价格几乎一样。

不管怎样,人们希望看到一份厚实、有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

行业思考

拷问责任报告:为谁而作?标准如何?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公益环保”是国人美丽的误会。当大多数企业还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做好人好事”的时候,已经有企业把社会责任当作企业发展战略了。在这样的定位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多大的实际参考价值?

“假大空”难达营销目标

黎友焕告诉记者,国际上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已经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在物品采购时,采购方要了解该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怎么样,可以看发布的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从现在已有的国内的年度报告来分析,绝大部分都是假、大、空,达不到发布年度报告的要求。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就要接受检阅,好与不好的信息都要真实发布出来。这样,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才清楚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怎么样,才来考虑是否给他下订单。

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殷格非认为,社会责任报告正在由关注环境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发布报告成为企业降低内部违规风险以及避免由于外部负面事件或丑闻而破坏企业声誉的手段。但是从已发的报告来看,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企业自愿性的发布,都更表现出一种被动和防御的倾向。甚至有一段时间,发布报告被看做是企业获得“经营许可”的一种公关手段。

政府咨询中心研究员、北大纵横合伙人杨愿成说,社会责任不仅是大企业需要做,小企业也要做。

缺乏“中国特色”主流标准

企业的报告究竟应该由谁来撰写?第三方机构还是企业自身?

黎友焕说,无论是谁来编制,编制报告时,不要全部拷贝国外年度报告,要具有中国现有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特色。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可以由行业协会或由相关科研机构第三方来编制;也可以自己发布,由第三方来评价。

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谁来编写,而是以什么标准来编写?

国际接纳程度比较高的是GRI标准,也有很多公司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比如说润灵责任机构的MCT。

“国内缺少应用广泛、权威性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的标准。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一位社科院学者告诉记者。

去年底终于尘埃落定的ISO26000明确规定,“对消费者负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售后服务、购买便利性又是重中之重”。但ISO26000是广义的社会责任,其责任主体不但包括企业,也适用于媒体、学术机构。由此,张浩而认为“未来几年,国际主流标准还会是GRI,而不会是ISO26000。”

第三方力量有待增强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标准体系建立得成不成熟,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都需要第三方。“如果中国第三方的声音足够强大,就会有提前预警。事情在未爆发之前就会得到关注,从而解决。当然,也不会出现跨国公司把‘总部的报告’简略版说成是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报告。”张浩而认为。

来自政府、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的声音、指导性意见或者强制性通知越来越强烈,所以也越来越应该培养氛围,培养第三方机构的力量。

更多的人开始置疑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利用的形式,因为它们总是忽隐忽现,以新闻的形式出现。而融合企业社会形象、消费者满意度、企业社会责任评分的权威评价体系在哪里?

张浩而说“原因很简单,没有数字、不量化”。不是评价机构不想量化,而是企业不披露量化信息,评价机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浩而认为当务之急,是推动社会责任量化信息的披露。

“只有在第三方机构成熟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定结果才有可能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结果发布时,才能起到更加积极和正面的作用。目前,各种榜单和评定‘满天飞’,恰恰折射出社会有这种需求。”

相对而言,企业更有这样的需求。一位江苏企业负责人说他最近尤其害怕接到“010区号的电话,很多评奖机构,有好多是社会责任颁奖的,奖项的权威性也无从辨认。”

引导上市公司关注农民工权益的段德峰认为,“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存在,有助于报告的专业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写作。很多企业有困惑,他们的关注点和别人的关注点不一样。”

就社会责任报告咨询北大纵横的企业,多来源于民营上市公司,“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对于报告的重视度还不够。其实找第三方是一种投资,不是只为了‘交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91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