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金融记者?

作为一家市场化财经类媒体,这么做不是有先天的偏见,我自己学的就是新闻专业,而是出于这几年实践产生的自然选择。财经知识比新闻基础更重要没有财经基础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对金融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要想自如地与业内精英对话,没有一年以上的刻苦学习也是难以做到的。相对来说,财经专业硕士毕业生,要学会基本的采访和新闻写作却简单很多。目前中国遇到官司最多的不是娱乐媒体,而是财经媒体。

我们每年都会去北大、复旦、南开这些学校招聘新人,但很少去新闻系推广,去的基本都是财经类院系,最后能通过几轮考试的应届生,又大多是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这些基础学科的硕士生。

作为一家市场化财经类媒体,这么做不是有先天的偏见,我自己学的就是新闻专业,而是出于这几年实践产生的自然选择。

财经知识比新闻基础更重要

当前的财经报道越来越专业化,分工非常细致,如《第一财经日报》财经和金融报道方面都设置了超过30个条线,其中仅银行一类就分成8个条线。竞争和市场需求逼迫我们必须把报道做深做细,如果报道只是简单传达表面的公开信息,这样的媒体无法生存。

当前的金融市场又是如此复杂、如此变幻莫测。例如深套3万香港投资者的雷曼“迷你债券”,其复杂的产品结构据说连雷曼CEO都看不懂。没有财经基础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对金融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要想自如地与业内精英对话,没有一年以上的刻苦学习也是难以做到的。

相对来说,财经专业硕士毕业生,要学会基本的采访和新闻写作却简单很多。即便是学业扎实的财经基础专业毕业生,掌握的只是原理和逻辑,在日新月异的市场面前,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除了一些基本的名词概念、经济学原理、各种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了解基础的会计知识也很必要,起码要能看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如此强调财经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不仅是进入行业的门槛,也是财经记者今后能否进步的基础。

把全球都当作自己的主场

我所说的全球视野,已经不是看一条国际新闻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或者一条中国新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而是把国际国内发生的新闻、国际国内的机构放在一个标准上来考虑。

从版面分布来看,在《第一财经日报》基本是不分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而是按照行业领域,把同一行业中发生的新闻都放在同一版面上。如惠普与联想的竞争,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全球化的,与他们相关的新闻也只会放在一起。同样在条线分布上,每一个条线都是既包含该行业的全球500强,又包含该行业国内主要上市公司。

对于我们的目标读者和报道对象来说,他们的上下游生意伙伴可能是遍布全球的,融资渠道可能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员工和老板可能来自不同国家。

要面对这样的读者和报道对象,对记者来说,除了英语要流利,日常要浏览全球相关媒体和专业网站,了解各行业全球竞争格局,还要把全球新闻发生地作为自己的直接战场。常常因为时差要等到凌晨越洋电话采访,常常因为某个新闻事件派记者去日本、越南甚至埃及,我们写出来的新闻也要与全球的主要财经媒体对标。

明辨是非的眼光

目前中国遇到官司最多的不是娱乐媒体财经新闻记者专业财经新闻记者专业,而是财经媒体。财经报道都是直接涉及事件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常常以亿、十亿来计算,某一方只要认为自己因报道受损,都会鸡蛋里面挑骨头,要在文章中找出问题来。这就要求记者的报道逻辑正确,有根有据,支撑逻辑的关键信息有录音证据或书面证据,发表之前最好模拟一下法庭辩论。

同样,如果记者专业水准不高或道德水准出偏差,也有可能会在报道中错误偏向另一方。由于财经领域的复杂性和记者知识的有限性,报道任何“看起来很美”的事物前,要多存疑。例如上述雷曼迷你债券事件,销售时被各家银行宣传为保本的安全债券,事实上是风险很大的衍生品,最终亏损程度是90%;在涉及多方纠纷的事件上,如果不是因为公众利益确实需要弄清楚,最好不要涉入很深;在采访时遇到当事人主动报料、热情招待、“资助”的时候,要多想想他的目的是什么。

左右逢源的社交网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52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