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闭环”前后:北京冬奥志愿者如何炼成

此外,面试官还会问一些半结构性问题,如“能否有时间保证志愿服务”“为什么要参与冬奥会”“以后如何安排时间”等。冬奥志愿者同样需要进行体能的相关训练。她说,冬奥会正式开始后,负责VCC的志愿者数量会增加到原来的7倍。

志愿者与德国代表团成员合影。(受访者供图/图)

拿着96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的报告,带上冬奥会制服和洗漱用品,坐在窗户紧闭的志愿者专用大巴车里,行驶在北四环的冬奥会专用车道上,2022年1月24日清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研二学生贾婧枭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进入了北京冬奥会的闭环。

这是贾婧枭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专业志愿者后,第一次来到自己服务的场馆——“冰立方”。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她会在冰立方的媒体工作间为前来报道的外国记者提供包括翻译、咨询、网络、指示等各项服务。

“一开始我一直在媒体工作区活动,没见到‘冰立方’的比赛场地,但从26日开始,我们就开始熟悉场地,与其他区域的志愿者相互配合、预演提问了。”1月26日,贾婧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个由“水立方”改建成的运动场馆,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项目。根据国际奥委会通用的分区规则,身为新闻运行助理志愿者的贾婧枭有所属的注册分区,要在岗位上履行职责,不应随意在场馆走动,赛时无法亲临现场,只能通过记者工作间的电视观看比赛。

贾婧枭介绍,加上场馆运行团队P类人员(国家(地区)奥委会类别人员)、志愿者、合同商等在内,整个冰立方大概有1700多名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的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据媒体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有近两万名志愿者在闭环内的39所场馆和冬奥村里,服务各国代表团、媒体工作者和各项赛事,为他们提供语言、生活、工作向导等各方面服务。

奥运志愿者的雏形,可追溯至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一些不图物质回报的人参与了奥运会组织的外围工作;到了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6703名由商人、教师、家庭主妇、学生等不同背景人群组成了第一支正规志愿者团队,至此,奥运会志愿者被正式纳入奥组委会工作计划。

当时间来到2022年,由于新冠肺炎的防疫要求,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们的组成、培训和工作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不同。某种程度上,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被称为“奥运赛事的成就者”。这届主要由京冀两地高校师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一环。

“如果运动员没收到礼品包,你会怎么处理?”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包怡茗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大一刚入学起,自己就为冬奥志愿者做准备了。“报名通道一开启,我就报名了通用型志愿者。”

2022奥运会志愿者申请条件_北京奥运2022_2022年。奥运我会的画

2019年12月,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招募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这份招募公告提到,赛会计划招募2.7万名冬奥会志愿者和1.2万名冬残奥会志愿者。据介绍,赛会志愿者分为通用和专业两种,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及其他场所、设施提供对外联络、竞赛运行、场馆运行等12项服务。媒体报道显示,截至2021年6月,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突破百万。

但大多数申请人没能等来成为赛会志愿者的机会。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冬奥会筹办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2021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在给志愿者申请人们的信中写道,根据各场馆(设施)的疫情防控政策,冬奥组委调整了赛会志愿者的岗位设置。

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发现,入选的赛会志愿者绝大部分为京冀两地高校的师生,此外还有医生、技术工作者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人群。

按照选拔录用程序,成为赛会志愿者,须经过资格审核、测试选拔、顶岗预分配、正式录用几个环节。

从大一到大二,包怡茗记不清自己被面试了多少次。2021年上半年,她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笔试。因自己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的经验,因此很多通用型题目,例如志愿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对她而言并不难作答。

但更大的考验来自英语口语,这是冬奥赛会志愿者们的基本要求。包怡茗提到,学校为此提前测试了他们的英语四六级成绩。多轮面试期间,她也被要求用英语阐述自己关于冬季奥运会的想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级研究生王子晗和2021级研究生贾悦琪都申请了专业志愿者的岗位。王子晗回忆,学校一开始推荐志愿者时,部分岗位对英语能力有硬性要求,“英语六级580以上,雅思7分,托福100以上”。2021年6月9日,冬奥组委的选拔面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起来。

候选人需要在面试开始前5分钟抽题并做准备,面试时用双语在三分钟内作答。题目内容主要涉及通识和情景类问题,如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志愿态度以及一些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王子晗抽到的一个题目是“当运动员受伤后,你会怎么去处理”,贾悦琪抽到的题目是“如果运动员问你,他没有收到运动员礼品包,你会怎么办”。

彼时身处广东佛山的德语专业学生孙文菊通过线上参加面试,她拿到的英文题目是“北欧两项的训练日程改变后,一位教练来找你抱怨此项变化对队伍的影响时,你应该怎么解释”。孙文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为了这次面试做了充足准备,接到面试通知,她就在网络上找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并学习了志愿者常用英语等相关资料。

此外,面试官还会问一些半结构性问题,如“能否有时间保证志愿服务”“为什么要参与冬奥会”“以后如何安排时间”等。“面试官用中文提问就用中文回答,用英文提问就用英文回答。”王子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贾婧枭则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入选:2020年10月,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中心(OIS)要在京冀两地八所高校招收10名英文体育记者。经过笔试和培训后,贾婧枭没能成为体育记者,转岗成为专业志愿者。

经过两年多的选拔,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有两千多人参与筛选,入选了四百多名志愿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四千多人报名,最终派出志愿者近900名,其中大部分为专业型志愿者,为专业型志愿者派出人数最多的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派出志愿者近200名。

“当时很多学生都报名了,我的3名舍友除了报名专业志愿者,还报名了通用型志愿者。但最后就我一人入选,我都不太好意思与她们分享自己的喜悦了。”贾婧枭回忆道。

2022年1月23日凌晨5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们出征前往冬奥村。(受访者供图/图)

线上线下加强培训

贾婧枭记得,从2021年7月份起,自己就开始进行网上培训了。

冬奥组委为通过测试的志愿者们开通了冬奥会业务系统的志愿者账户,志愿者们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23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涵盖交通、餐饮、礼仪、国际奥组委和冬奥会的介绍、赛事介绍、常用志愿者英语等各方面内容。看完所有的课程后,志愿者们还需完成线上考核。

此外,志愿者们也会根据自己所在岗位,接受不同的线下专业培训。

王子晗回忆,自己作为冬奥会代表团助理岗位的志愿者2022奥运会志愿者申请条件,线下接受了四次课程。第一期课程是基础知识类;第二、三期课程由冬奥组委请来的法国老师做案例分享;第四期的交通课程难度最高,因为实际工作中,每个代表团需要安排运动员在各个场馆以及奥运村之间穿梭参加比赛,此外代表团还会有专属车辆进行私人通行,因此,他需要学习、熟知所有的路线和方式,以此进行协助。

经常要与外国记者打交道的贾婧枭,接受了有关国际新闻媒体现状的培训。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在这堂课上,老师向贾婧枭谈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和14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总体而言,当下的环境对我们更友好了。”贾婧枭这样说道。

除了专业知识,培训还包含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情况的内容。多位志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线下培训里,来自北京急救医疗部门的老师会教授大家急救知识,让大家学习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技术。此外,如何应对电视转播画面中的突发情况、各个国家有什么文化禁忌等,也在授课范畴之内。

防疫规范同样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所有志愿者都需熟知七步洗手法、如何佩戴口罩、戴手套的正确方法等。此外,志愿者们还需遵守“除了驻地房间内,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能出闭环”等防疫规定。

冬奥志愿者同样需要进行体能的相关训练。河北大学自2021年12月22日放假以来,一直组织志愿者们进行晨读、800米跑操等活动。贾婧枭通过参与冬奥志愿者的培训,也养成了每天跑步的习惯。

“进入闭环前,每天跑步打卡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尽管跑量不多,但也很高兴看到自己身上和心态的转变。”贾婧枭说。

冬奥会未开赛,志愿者已开工

在河北崇礼,每个场馆都会有自己的主责高校,来自不同学校的志愿者也会集中分布在各自的场馆。华北理工大学负责山地新闻中心,河北师范大学负责颁奖广场,而包怡茗所在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云顶滑雪公园的主责高校。

2022年。奥运我会的画_北京奥运2022_2022奥运会志愿者申请条件

2021年11月25日,相约北京2021/2022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在河北崇礼的云顶滑雪公园开赛,包怡茗作为志愿者,参与了这场为冬奥会做准备的测试赛。

被分配为VCC(场馆管理通信中心)的志愿者后,包怡茗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场馆的通信管理。“调试、调度各领域不同的通信频道。”在场馆正式运行之前,VCC志愿者需要确保每一个领域的负责人在岗。每天8点半到9点,场馆的工作由他们的点名开始;下午6点左右,场馆的工作也由他们通知调度而结束。

包怡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测试赛期间,4名志愿者分管了8个首台。那一天,自己还请医生为一位摔倒的运动员进行救助。她说,冬奥会正式开始后,负责VCC的志愿者数量会增加到原来的7倍。

2022年1月23日凌晨五点,贾悦琪、孙文菊和王子晗坐上开往闭环酒店的大巴。那座位于北京六环之外的酒店能容纳近6000名志愿者入住,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还有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志愿者入住于此。

多位志愿者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刚进入闭环管理的头几天,志愿者团队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门,会在下午傍晚时分或夜里返回驻地;待代表团们相继入住、冬奥会正式开赛后,志愿者要推行早、晚两种排班。贾婧枭说,赛事期间,自己的早班是早上6点到岗,15点30分结束,晚班则是下午2点30分到岗,24点结束。“我的岗位大多数时间是坐着2022奥运会志愿者申请条件,工作量也还好。”

进入奥运闭环后,北京冬奥会代表团(NOC)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王子晗就开始为瑞士代表团协调各项事务。如瑞士代表团购买的简易家具需要发往冬奥村时,车辆进入闭环需持特定证件。王子晗就要用培训过的知识,帮他们在抵离窗口注册车辆,拿到相关许可。

贾悦琪与王子晗一样,也是NOC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她学习阿拉伯语专业,除了服务代表团需求,还作为冬奥村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承担着为冬奥村志愿者们分发防疫物资、为志愿者答疑解惑、处理突发情况等工作。她需要随时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目前来看,志愿者们的情绪都比较饱满,我们比较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而那些刚刚抵达冬奥村的运动员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环境。”

当防疫成为一种本能

进入“冰立方”后,贾婧枭发现这里随处可见感应式的喷雾消毒液,“就是要求我们谨记随时洗手消毒”。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她正在闭环内的宿舍里。她说,防疫用的口罩“学校有、驻地有,场馆里更有”,“在这个大环境下,佩戴口罩好像已成为了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2022奥运会志愿者申请条件_北京奥运2022_2022年。奥运我会的画

在冬奥村,通用的支付方式是VISA和数字人民币,现金交易不被鼓励。每隔1到2个小时就会有人专门清洗电梯按键,志愿者和代表团的餐厅也被做了分隔。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每个志愿者都需要佩戴N95口罩、防护面屏和手套。闭环内的志愿者每天需接受一次核酸检测,从宿舍到场馆,志愿者们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此外还有专业团队负责场地和驻地的防疫检查。

1月25日,孙文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刚刚领取了防疫物资,每人每天4个口罩,一共发了11天的量,她拿着几大盒N95口罩、消毒液和手套。工作期间,他们还会随身携带消毒湿巾,给自己和周围人使用。

但即便如此,孙文菊依然非常重视此次冬奥会的志愿服务。疫情之前,德语专业的她每月几乎都有1-2次机会,参与中德之间的线下交流和语言翻译服务。但2020年后,各国线下交流减少,她也很难再有类似翻译和学习的机会了。

“因此这次冬奥会的志愿活动,对我而言极其难得。”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贾悦琪说,各国代表团的选手和志愿者们交换徽章,相互交流感情,曾是过去数十年里的一项“传统节目”。本次冬奥会为避免人员近距离接触,在冬奥村新设了一面徽章交换墙。来自各国的代表团成员将自己的徽章挂在墙上,再取下墙上的另一枚徽章,就算完成了交换仪式。

1月25日,贾悦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面交换墙已经启用。目前已有徽章挂在了墙上。

北京冬奥村的徽章交换墙。(贾悦琪/图)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实习生 施嘉翔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58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