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9家上市公司 “中航系”尽享资本沐浴

这将是中航二集团旗下的第七家上市公司,此前,中航二集团的下属企业已经有6家活跃在国内A股市场。中航二集团的上市已经经过了近一年半的准备。实际上,拥有近700亿元总资产的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目前通过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直接控股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已经有9家。

验血检查咨询:DNA663333

在北京交道口南大街67号的那栋古朴的小楼里,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的香港上市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他们为上市而剥离出来的新的股份公司正在注册中”,上周一位来自中航二集团上市主承销商中银国际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将是中航二集团旗下的第七家上市公司,此前,中航二集团的下属企业已经有6家活跃在国内A股市场。

与中航二集团的上市相对应的,中航一集团的支线飞机项目也已经在上月正式开始运营。在2002年的这个冬天,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资本力量

中航二集团的上市已经经过了近一年半的准备。去年7月,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大型企业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启发下,中航二集团提出了到香港上市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和经贸委的首肯。但因为盘子较大,剥离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到最近,相关的准备工作才相继完成。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来中航二集团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到香港上市的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已经推迟到明年,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实际上,拥有近700亿元总资产的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

1996年底以来,随着力源液压、西飞国际、哈飞股份、成发科技等企业不断上市,中国航空工业企业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方式纷纷走向资本市场。目前通过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直接控股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已经有9家。根据统计,9家上市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几年来共募集资金高达58亿元。

“航空工业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中航系统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认为,“由于军品的需求量有限,而民用品市场广阔,系统内部生产民品的企业大多走向市场化运营”。

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的分拆要追溯到1993年。那一年,在政府大力推动机构改革的动力下,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和兵器等五大部委转制为公司。到了1998年,国务院提出“在集团内引入竞争机制”,五大集团各自一分为二。航空工业总公司也响应号召,分为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第二集团。

在资产划分上,以生产、研制歼击机、轰炸机等军品为主的中航一集团总资产为349亿元,而以通用机、直升机等民品项目为主的中航二集团总资产为315亿元。

“航空企业积极谋求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大大缩短了航空企业技术改造的进程”,航空信托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他认为,航空企业以往依靠财政拨款发展,民品走向市场后主要靠银行贷款支持,而间接融资不能支持长期的科研项目,上市开拓了直接融资的新渠道,使企业获得资本市场强劲的资金支持。如西飞国际1997年6月发行上市后,通过首发、配股和增发等融资方式共筹集资金12.98亿元,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某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在现有的9家航空工业上市企业中,其主营产品分为8大类,即机械设备制造、摩托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飞机零部件、飞机发动机、飞机整机等。由于主营产品不同,企业之间没有同业竞争,其中两家飞机整机生产企业洪都航空和哈飞股份,由于生产飞机种类和型号都不相同,因而也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从这9家上市公司的情况看,以汽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发动机、机械设备等民用产品为主营产品的企业首先获得了IPO发行上市的机会。很多企业看似都是与航空领域没有多大关系的项目。“在股份制发展早期,额度制发行方式使得与航空科技和军事工业密切的项目难以拿到上市的指标额度。而生产民品的项目改组成股份公司后可以申请地方的额度,汽车、摩托车等军转民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先行一步”,中航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解释说,“虽然这些机械制造项目看似与航空工业无关,却应用了航空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因此,有航空背景的制造业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科研、技术和生产优势”。

但是,除了整机生产企业和飞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外,航空工业民用产品生产企业均面临着航空业之外的竞争对手。但他们充分借助国内资本市场使企业获得发展先机。这位研究员认为昌河汽车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资料显示2000年12月上市的昌河汽车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收购竞争对手,实现了企业规模的低成本和快速扩张,微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在全国前列。

“中航二集团上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位研究员认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市场的大趋势。

战略不同

在中航二集团的企业频频走进资本市场的时候,中航一集团更倾向于苦练内功。“这与两个集团的业务划分有很大的关系,一集团主要是以生产大型客机和军用机为主”,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同时,两个集团在选择发展战略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中航一集团正在努力打造大集团战略。2001年,中航一集团消化潜亏3.5亿元后,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41%;民品销售同比增长2.7%,外贸出口增长13%,转包生产交付收入同比增长36%。此外,中航一集团所属企业改制和脱困力度明显加大。去年,有7户债转股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打破了军工企业的国有独资格局。有5户企业破产终结。重组设立了5户股份公司,其中贵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底成功上市。

中航一集团总经理刘高倬表示,从2002年开始,利用3~5年时间,逐步在集团内推行流程再造,并与管理信息化结合起来。他还说,中航一集团要围绕主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军用产品,加快发展民用飞机和燃气轮机,发展机载设备产业,在民品中形成几个拳头产品,扩大外贸出口,进入航空维修领域。

在经营业绩上,二集团无疑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中航第二集团总经理张彦仲告诉记者,去年集团公司共生产交付各类飞机117架,交付航空发动机286台。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上,二集团也与一集团有所不同,“他们采取了事业部的形式,下属的各个企业由各事业部统一管理,是一个总部垂直管理的模式,而一集团采取的是相对分散的一种管理,即下属各企业各自为政,只是由总部统一部署”。二集团采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更集中的一种体现。两个集团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说明了这一点。在9家上市公司中中航工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二集团下面有6家。“当然,这和二集团主要从事民机生产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位知情人士认为。但事实上,二集团的资本步伐走得更快是不争的事实。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7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