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被迫的?聊一聊第一间在香港上市的千亿级资产管理公司

而谢清海所创立的惠理集团,除了被誉为是亚洲“价值投资殿堂”,还是第一间且是唯一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本土基金公司。首先,这是香港市场上首家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惠理上市之前,香港地区没有一间本土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上市。直到今天,惠理依然是香港上市的唯一一间本土基金公司。

验血检查咨询:DNA262728

相信“上市”对大部分的创业公司来说,都具有特别的魔力,多少企业都将它作为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但香港市场曾经有这样一间公司,上市却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间公司就是在香港大名鼎鼎的惠理集团(股票代码: 00806 HK ),而它的创始人则是在香港有着「亚洲巴菲特」和「股坛金手指」美誉的著名基金经理、惠理集团联席主席谢清海。

对于惠理集团,内地的小伙伴们可能不太熟悉,因为这几年惠理集团虽然不断进军内地市场,不过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领域,普罗大众接触的相对较少。但最近惠理集团旗下有着26年历史的旗舰基金“惠理价值基金”获得了香港互认基金的资格,由天弘基金作为该基金在内地的代理人,散户们可以去关注一下。

而作为惠理的创始人谢清海,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普通家庭,中学毕业便开始打工养家,没有人能想象的到,这个穷小子在几十年后,能成为香港金融圈的风云人物。在创立惠理之前,谢清海一直都在媒体工作,可以算是金融圈的局外人。但这样的一个局外人,却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在香港举起“价值投资”的大旗,人到中年却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当时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惠理发展成了目前规模千亿的资产管理公司。

而谢清海所创立的惠理集团,除了被誉为是亚洲“价值投资殿堂”,还是第一间且是唯一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本土基金公司。

1上市是“被迫之举”

回忆起当年惠理上市的经历,谢清海说:当时惠理的上市是“被迫”的,但正是因为这次“被迫上市”,却为谢清海和惠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历程。

惠理集团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一系列文章《谢清海的人生故事》,里面曾提及谢清海和惠理面临的第一场重大危机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时,当时所有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都是“活下来”。而刚成立没几年的惠理更是遭受“双重打击”,同时面临基金持有的股票股价大跌和客户大量赎回。

一些二三线“价值股”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股价下跌从而足够便宜,且由于市场恐慌加上这些股票流动性较弱,当时惠理手中持有的这些股票既舍不得卖出,亦很难卖出,惠理当时的情况其实相当艰难。虽然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当时大家心里都充满了不安。

而当年危局中的一个插曲却在多年后推动了惠理的上市之路,谈起这个,谢清海至今还是有些遗憾。

受1998年金融危机影响,惠理在98年将25%的股权出售给美,当年的Whitney很有名气,专门买入私人企业股权,作长期持有。当时惠理并没有走到需要卖股才能存亡的时刻,但为了多持有一些现金,增强团队和客户的信心,才做了这个决定。

香港锦艺集团地产排名_香港 地产 公司 名录_香港地产上市公司排名

然而就在Whitney入股后没几年,惠理的业务开始起飞,进入2001至2006年的发展黄金期,期内惠理的AUM爆升二十倍,同期基金表现又很出色。除了分发给股东和员工的花红外,惠理的其他成本大致不变,因此这令惠理并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且惠理当时在香港名声正盛香港地产上市公司排名,客户源源不断,因此虽有人提出过上市,但当时在谢清海看来,意义不大。

其后股东Whitney突然在2006年提出退出要求,但25%的股权是笔大数目,短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谢清海与另一位合伙人叶维义有考虑过自己买入Whitney持有的股份,但是由于当时他们给出的价格低于Whitney的预期而导致回购失败。

于是针对这一退出要求,当时较为可行的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让惠理上市,以满足Whitney的退出需求,将惠理的价值交由市场来决定。谁知上市后,惠理爆红,股票价格远高于当初Whitney给出的价格。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有别于其他创业公司都希望在经历几轮融资后能顺利走上上市之路,当时的惠理却是属于被迫无奈的走到了上市的面前。

在谢清海看来,低价出让股权给Whitney,以及没有自己买回Whitney的股权,都是很大的失误,但是在外人看来却情有可原,因为带着一身孤勇闯入香港金融圈进行创业的“局外人”谢清海没有想过也无法预计到他创立的惠理可以走到如今的高度,发展成如今的规模。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市这个决定却令惠理误打误撞的进入另一层境界,为惠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一场特别的“上市之旅”

说起惠理的上市,真的是相当特别。

首先,这是香港市场上首家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惠理上市之前,香港地区没有一间本土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上市。直到今天,惠理依然是香港上市的唯一一间本土基金公司。

其次香港地产上市公司排名,惠理上市只出售了部分股东旧股,惠理本身没有进行额外融资。惠理上市所出售的所有股份皆来自Whitney和另一投资人的部分股份,创始人谢清海和叶维义当时一股没沽。

香港锦艺集团地产排名_香港地产上市公司排名_香港 地产 公司 名录

除此之外,惠理的招股书上有着一段很特别的“主席致未来股东的信”,这是谢清海亲自书写的。

其实这部分内容并非招股书的必要内容,可以不写,但谢清海坚持保留这部分内容,因为他认为投资者可能对惠理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他需要解释清楚:

“我们作为基金管理人,有时面临困难的抉择。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为客户创造收益,将长期回报视为重要过短期收益,我们会坚持这种态度。但这可能会影响本集团的股票在特定时期的投资吸引力,资产管理公司亦可能会受股市表现影响,业绩有可能会大涨大落,投资者需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深信,资产管理工作本身需要动用本集团的资源和人才,基金管理人员需要专注于投资研究,致使花在维系投资者关系上的工作会相对减少。本公司的基金管理人员除非有绝对必要,否则不会出席该等会议。”(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基金管理人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我们需要专注于我们擅长的投资,因此如非必要,基金管理人员一般不会花费时间精力在与投资研究无关的事情上。)

3上市的意外之喜: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说惠理上市属于“被迫之举”,但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作为香港市场唯一上市的本土基金管理集团,这为惠理制造了强劲的品牌效应。在香港主板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同时上市公司需要接受严格监管,需要披露许多信息,特别是对新客户以及零售客户来说,这样的身份会令惠理更具社会公信力。

早年,惠理一直定位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公司,在香港市场亦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和地位,而上市却进一步推动惠理向着国际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刚刚上市的时候,惠理的基金产品并不多,相对聚焦于中国市场的股票投资。而上市后,需要面对投资者的目光和压力,谢清海先生发现,依靠单一产品,风险太大,于是谢清海先生决定扩大产品业务,直至今日惠理的产品业务已经由最初单一的大中华股票型基金扩展至股票、固定收益、多元资产、另类投资、量化投资及ETF等资产类别。

惠理亦从一个香港本土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资产管理集团,先后在上海、深圳、新加坡、伦敦、吉隆坡、波士顿开设办事处,力求将中国的投资机遇传递到海外市场,同时也将海外投资机遇传递回中国的投资者。

对于谢清海来说,曾经的上市可能是无奈的,但是上市却给惠理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新的机遇,也帮助谢清海将其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传递给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但上市不是惠理的终点,上市需要时刻接受市场的考验,接受投资者的审视,这令谢清海和惠理的投资团队更加敬畏更加勤勉,如谢清海在上市招股书中所写的那句朴素的话:

「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为客户创造收益,将长期回报视为重要过短期收益,我们会一直坚持这种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0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