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不再是个好赛道了?

至此,2021年12月份在A股、香港两地上市的6家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全部首日破发。这些破发公司大部分是未盈利的创新药或创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公司,且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份之后。也就是说自2021年9月份以来,港股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全部首日破发。在港股,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股几乎已经没人敢碰。2021年9月至今港股生物医药新上市公司一览,单位:港元

炙手可热了两三年的生物科技赛道,迎来了史上最惨烈的一轮破发潮。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陶辉东,原文标题:《这个赛道迎史上最惨烈破发潮,投资人:要做好过冬准备》,头图来自:《西虹市首富》剧照

2021年12月28日,科创板上市的南模生物首日大跌18%,成为近期又一只破发的生物医药公司。至此,2021年12月份在A股、香港两地上市的6家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全部首日破发。自香港的18A新政及A股的科创板推出后,已经炙手可热了两三年的生物科技赛道,迎来了史上最惨烈的一轮破发潮。

一、生物医药IPO的新常态:全员破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物医药新股不受二级市场待见至少已经有半年之久了。

一向有新股神话的A股,2021年破发也逐渐增多,而生物医药行业是主要的贡献者。据统计,2021年以来在上市首日破发的14只新股中,医药生物行业独占6只,占比超四成。这些破发公司大部分是未盈利的创新药或创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公司,且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份之后。

2021年9月至今A股破发的生物医药新股一览

港股的状况比A股更加惨淡,自2021年9月以来就陷入了上一家破发一家的窘境。北海康成、凯莱英、和誉、堃博医疗等公司全都从上市首日破发至今。破发幅度最大的堃博医疗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跌幅达56.6%。

目前不在破发状态的百心安、三叶草生物两家公司,在首个交易日其实也是破发的。也就是说自2021年9月份以来,港股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全部首日破发。

与A股的情况类似,港股的破发也以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为主。在港股,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股几乎已经没人敢碰。

2021年9月至今港股生物医药新上市公司一览,单位:港元

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值得令人担忧的不仅是股价,还有糟糕的流动性。港股一直有流动性不佳的问题,而创新药板块近期的流动性已经低到了冰点。以上几只新股,大概只有上市之后的第一周能维持千万以上的日成交额,之后无不断崖式下滑。

2021年12月23日上市的百心安,上一个交易日的成交额是1100万港元。而12月10日上市的北海康成,上日的成交额已经掉到了340万港元。11月上市的堃博医疗,上一日的成交额是54万港元。有投资者在股吧调侃:“一不小心买了今天成交额的一半。”

最夸张的是2021年10月上市的和誉,最近一周平均每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只有50万港元左右,最低的一天只成交了2000股,也就是1手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成交额1.8万港元。单看交易数据,还以为它是一只仙股。

考虑到它们上市前动辄数亿元的融资额,这样惨淡的成交额着实有些不够用。即便已经成功IPO,它们的PE/VC股东们恐怕也很难卖得动股票,退出依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二、估值增长终止于上市

2018年港交所新政,2019年科创板推出,均允许乃至鼓励未盈利、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生物科技企业的IPO渠道前所未有的通畅,直接催生了持续至今的一级市场生物科技投资热。

别看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遭受如此冷遇,在一级市场上,它们可是份额要靠抢、估值一年涨几倍的明星项目。尤其是2019年之后,可以明显看到估值加速增长的趋势。

百心安在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两年间完成了从A轮至D轮的四轮融资,引进了十多家投资方,估值则从5.5亿元人民币一路涨到了约30亿人民币。

和誉四轮融资募集了超过15亿元人民币,股东阵容金光灿灿。在2020年12月的D轮融资中,和誉的估值高达7.23亿美元(约46亿元人民币)。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3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