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企业看泉州发展现状:多而不强,折射尴尬

个人认为泉州实际上市企业总数应该不超过80家。上市企业现状折射泉州尴尬虽然我们不少部门、媒体经常拿100多家上市企业来宣传,但经过上文的分析相信应该有不少网友清醒认识到泉州的企业上市工作成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其他曾经规模接近的企业,缺乏并购手段和成效,这几年发展都是不尽如人意。所以,要想产业转型升级,要想改变发展现状,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

验血检查咨询:DNA663333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经济

总量从改革开放之初全省倒二到连续21年位居全省首位,这当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目前全市的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00万户,大量发展起来的企业纷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泉州2014上市公司,有部分已经实现上市,至2018年(2019未新增),泉州上市企业达到104家,股市中“泉州板块”不容忽视,经常看到部分媒体吹嘘泉州拥有大量的上市企业。抱着刨根问底的态度,我们一起来看看泉州上市企业的真实情况!(文:西岸海盗)

关于数量:没那么多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泉州境内上市的,有凤竹、惠泉、冠福、七匹狼、浔兴、天广、纳川、闽发铝业、火炬电子、南威软件、安记食品等近20家企业,但是游族网络(梅花伞)、恺英网络(泰亚)等只是壳资源,与泉州没多大关系了!

境外上市的,有安踏、恒安、达利、百宏、361度、特步、利郎、蜡笔小新等80多家企业,但是其中有些企业注册地根本不在泉州,只是泉州有项目或基地而已。另外,名单中已有不少企业退市或停牌,比如经营不善的诺奇停牌多年,匹克2016年私有化从港股退市。

因此,这个104家上市企业并不准确,真实上市企业数量要大打折扣!据小编不完全统计,企业实体(不用说总部)在泉州的,在沪深港股上市的企业实际约为32家。个人认为泉州实际上市企业总数应该不超过80家。

关于实力:并不强大!

从找得到数据的泉州沪深港32家上市企业来看,总市值约为4230亿元(按5月13日收盘价推算),2019年总营业收入为1676亿元。具体有三个特点: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安踏1863亿的市值占了44%,恒安781亿元占18.5%,达利648亿元占15.3%,泉州上市企业三巨头市值占了77.8%,其他29家仅占22.2%;营业收入占了51.8%,其他29家占48.2%。可见,扣除安踏、恒安和达利,泉州的上市企业实在拿不出手。论总市值,泉州32家企业不如宁德时代(2990亿)、三安光电(980亿)和福耀玻璃(500亿)之和;论营业收入,厦门建发、国贸、象屿、信达等随便一家都可以碾压泉州32家企业之和。

二是总体效益不好。泉州32家企业中有两家ST,2019年度近一半企业为亏损状态(推算数)。那些被借壳而退出股市的,都是由于经营不善、效益不好。比如,曾经的泉州第一股福建豪盛,由于持续亏损,最终沦为壳资源,历经6次更名,成了现在的ST岩石。

三是传统产业为主。泉州32家企业电子软件类等科技股仅3家,且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纺织鞋服和食品饮料。其中,纺织服装行业16家,占了一半;食品饮料5家,建筑建材相关3家,金融、化工、医药、有色金属、日用纸品各1家。产业结构总体较为低端,成长性不足,缺乏独角兽企业。除了头部三家企业,其他企业扩张能力明显不足。

上市企业现状折射泉州尴尬

虽然我们不少部门、媒体经常拿100多家上市企业来宣传,但经过上文的分析相信应该有不少网友清醒认识到泉州的企业上市工作成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多而不强!在省内,福州、厦门的上市企业质量要明显高于泉州!这与泉州的整体发展其实也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低端产业结构影响做大做强。近年来高成长、高市值的企业,都是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独角兽宁德时代就是典型代表,而这恰恰是泉州所欠缺的。一直以来,泉州都是以工业为主,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较为低端,虽然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产业集群。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竞争,总体需求日益饱和,很难涌现出高成长的企业。纺织鞋服产业的安踏是个特例,因为他这几年的高成长并不是完全依靠自身内源动力,而是通过了资本运作进行品牌并购,尤其是FILA品牌对于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居功至伟。而其他曾经规模接近的企业,缺乏并购手段和成效,这几年发展都是不尽如人意。

其次泉州2014上市公司,缺乏资本基因影响做大做强。泉州人爱拼才会赢,习惯实业闯天下,习惯于靠自己骨头长肉,是一种典型的内源性发展模式,这也造就了泉州强劲实体经济。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往往在金融资本运作方面有所欠缺,这又是企业规模实现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当然了,泉州地区善于资本运作的也有不少,晋江和安溪都有不少杰出人物,安踏丁氏家族(现在福建首富)、安溪陈发树(曾经福建首富)、安溪柯希平(曾经厦门首富)等都是资本运作高手。不过,这些高手都是离开泉州,而且越走越远……

此外,城市要素配套影响做大做强。城市,是一个地区的产业载体。城市够不够强大,要素聚集能力够不够强大,最终都影响着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为什么晋江很多企业总部外迁厦门、甚至上海?这不能只怪厦门挖墙脚(重要外因),更重要的是,泉州城市要素聚集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内因)。所以,要想产业转型升级,要想改变发展现状,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所以,坚定不移、千方百计推进撤县设区,做大做强环泉州湾的城市核心,才是泉州发展的出路!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7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