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收费查询身份证再引质疑 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部分商业网站提供身份证查询服务,令外界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再度升温。个人身份信息网上查询收费,受到质疑并非首次。事实上,除了查询收费,个人信息安全同样备受关注。国政通相关工作人员称,身份证信息只有用户本人才能看到,公司并不获得,非常安全可靠,不会泄露。

早报记者 曹虹

“花5元钱,就可以查身份证详细信息。”部分商业网站提供身份证查询服务,令外界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再度升温。

新华社昨日报道称,近日不少读者反映,互联网上出现不少提供身份证查询服务的商业网站,只需支付5元钱就能查询身份证信息真假,不仅能显示其发证地,还能显示照片等信息,网站之多,服务流程之详细,俨然成为一个大产业。

这篇“新华视点”栏目下的稿件,还点出“不少此类身份证查询网站的数据支撑,均来自北京国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身份认证免费”

国政通进入公众视野是去年12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微博实名制之前。

去年11月,新浪微博与国政通合作开通微博实名认证服务“身份通勋章”。通过国政通的身份通,可以实现“前台匿名、后台实名”。

查阅工商资料可见,“国政通”2001年成立,注册资本5100万元,法人代表为杨宝升。

面对相关收费合法性的质疑,国政通昨日回复早报记者称,该公司目前提供的面向个人的身份信息认证和身份通认证服务都是无偿的。

据其官网介绍,国政通依托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第三方权威数据源,面向金融、电信、政府机构、互联网及个人用户等领域,提供身份信息核查比对、身份信息保护和反欺诈等诚信业务。其战略合作对象包括中国电信(微博)、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微博)、百合网、新浪网。

国政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个人与企业多种领域:包括身份认证和批量身份证认证系统、学历学籍核查、多数据源防欺诈、工商信息认证、物流运输、民商税务等各种诚信服务,以及专为个人用户量身打造的同生缘、星座缘、生肖缘等诸多极具娱乐色彩的交友服务。

“向行业用户有偿服务”

个人身份信息网上查询收费身份网站查询,受到质疑并非首次。

早在2007年,就有相关的质疑类报道见诸报端。彼时,受质疑的商业网站宣称,其是在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下称“查询中心”)指导下运作的。

国政通方面同样称,其是“查询中心”的合作方之一。但当早报记者追问双方是如何合作的时,对方一再强调,国政通提供的是身份信息认证服务,不是查询服务,使用身份信息认证服务时,只是比对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是否一致。

国政通方面强调,根据相关政策,面向行业用户的身份信息认证服务为有偿服务模式。而将全国身份信息系统用于商用的依据,是国家发改委发改价格(2010)2432号文件。

查阅该文件可见,“身份查询中心”针对“公民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收费的权力,确在2010年获国家发改委认可。该文件明确,此项收费权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2年,试行期满后需重新审批。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文件中强调,按规定向国家机关、社会福利公益机构和公民提供上述服务不得收取费用。但向行业用户提供身份信息核查业务时,比对内容五项以下(含五项),每次可收费5元;比对内容五项以上,每次10元。

但新华社昨日援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的观点称:“公民的身份证信息是国家的一种公共资源,政府有责任保护,除了档案、行政等特殊需要,其他均不应该随意公开,包括商务用途在内都不应使用,用这些信息来谋取利益,是不对的。”

官网资料显示,2001年,“查询中心”获准成立,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和统计分析服务。

“身份信息查询

边界待明确”

事实上,除了查询收费,个人信息安全同样备受关注。

国政通相关工作人员称,身份证信息只有用户本人才能看到,公司并不获得,非常安全可靠,不会泄露。

不过身份网站查询,新华社昨日报道称,目前这种公然公开的方式带来的隐患很大,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金山网络安全工程师李铁军指出,从技术角度讲,这些信息是有可能被泄露的。“黑客可能会绕过付费环节或单个IP地址的下载次数或频率等限制程序,直接连接到数据库下载数据。用户查询的数据不在该网站本地服务器的缓存上保存问题就不大,否则会大大提高用户身份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次,为身份造假犯罪提供可乘之机。

第三,侵犯公民隐私权。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说,在网上交易或其他类似情境下,公民主动填写告知,那么此时的信息就不叫隐私,而是公开信息,例如公司招聘、网上交易等。但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够查询身份证信息,并且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那么就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著名法律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对公民身份信息查询缺乏相应法律规定,容易引发个人信息泄露,有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推进《个人隐私法》的立法。即便是政府授权的查询服务也要严格限定,不能滥用,明确查询边界。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98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