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拓新篇: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

治国理政拓新篇: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兼多个领导小组组长,这是他运用改革方法论研究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而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担任小组组长,显示了中央改革的决心。

治国理政拓新篇: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

“(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如此回答巴西记者的提问。

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的是工作方法论问题。十八大以来,从全局意识、狠抓落实、蹄疾步稳,到统筹协调、牵住“牛鼻子”、试点探路、宽容失败、强化督察……习近平以一系列鲜活的比喻、提法,呈现出系统而完整的一套大国改革方法论。

和“治大国如烹小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小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兼多个领导小组组长,这是他运用改革方法论研究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等多个“中”字头领导小组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陆续一肩挑,而这些领域,无一不是对应中国当下急迫要改且最难改的领域,滩险,骨头硬。

这是一种无畏挑战的政治勇气,考验着改革主政者的智慧。

“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7年重点任务时,首先强调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

顶层设计指挥部,屡提“精准施策”

“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李克强总理在总结2016年的工作时,如此描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在此前,国家首脑担任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也有过先例,但任组长牵头改革,尚属首次。

改革步入深水区,这就需要从总体上、全局上,对于各项改革制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以往改革的难点之一正是跨地区、跨部门类改革的协调。成立中央深改组这一战略机构,可以对改革的进度、时间表、落实情况进行整体推进和全面监督。而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担任小组组长,显示了中央改革的决心。

肩负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任,至2017年2月6日,中央深改组共召开会议32次,审议通过文件200余份—“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翻阅这32次的中央深改组会议新闻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大约五分之四的篇幅,记述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及对相关改革举措的具体部署。最后则是针对当前改革最紧迫任务、面临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提出重要遵循—蕴含其中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

“精准施策”被提及次数最多。在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有近半的次数在强调“精准施策”。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习近平提出,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第二十二次会议,习近平强调,要“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第二十四次会议,习近平提醒,应“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精准施策,就是要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其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不断要求提高改革的精准化水平,着眼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

牵住“牛鼻子”最为凝练、形象。2016年11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正值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2020年任务完成的时间表已过半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3个文件,且件件都有实招硬招,件件都与百姓息息相关。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习近平提出要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

精准施策、牵住“牛鼻子”,就是要在着眼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之下,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3月5日,在谈及2017年如何做好政府工作时,李克强总理首先强调的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要在“稳的前提下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精准施策和牵住“牛鼻子”两大改革方法论,再次得以实际应用。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中央全面深改组不是清谈馆,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在中央深改组32次会议的新闻消息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多达184次。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一连听取了10项改革落实情况的汇报。在会上,组长习近平强调,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他连说了3个“抓”:“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其核心,是改革方法论中的一个“实”字。2017年2月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强调的还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

扑下身子抓落实,勤勉尽责干事创业。李克强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亦充满感情地倡议:“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出来的,再创新业绩还得靠实干。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不能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广大干部要主动作为、动真碰硬,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年来,中央深改组理清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定目标、列清单、明责任、强设计、促落实,中国全面深改呈现“加速度”: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司法、财税、户籍制度、央企薪酬、考试招生、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科技体制、足球……一系列阻力较大、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次第开花、纵深推进,明确有力地回答了全面深改“改什么”以及“怎么改”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源地,强调“获得感”

在此次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的出现频率颇高,其策源地,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2017年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召开,组长习近平主持。会议研究了“深入推进去产能”等4项重大议题—自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首次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露面以来,该小组共召开15次会议,研究重大议题26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住的“牛鼻子”。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隔77天后,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即着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8个工作方案的汇报;第十三次会议则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出要干到有方案可干,仅用了77天,这就是中国经济领域核心决策部门的工作节奏。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201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重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历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在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中,和“改革”一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创新,这也是历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最鲜明、最厚重的底色。

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并发起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第九次会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第十二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这其中既包含“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也包含了习近平改革方法论中对如何开展“创新”的阐述:一是“试点探路”,“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二是“宽容失败”,“改革既不能犯颠覆性失误,又要在具体领域和工作中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试点”正是此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之一,亦是解读2017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之年”的关键词。

谈及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时,总理提出,“要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谈及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时,总理强调,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谈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总理指出,要“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谈及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时,总理认为,“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谈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时,总理明确,将“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谈及深化农村改革时,总理指出,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显见,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试点探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掌握大国治理的改革方法论,事半功倍。

习近平曾在中央深改组的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强调部署改革试点要目的明确,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不要引导到发帽子、争政策、要资金、搞项目的方向上。

和想象中不同,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核心决策部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的,并不仅仅是宏大财经议题或宏大财经叙事,老百姓的“获得感”也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重点推进的改革领域:第十四次会议,一共研究了6个“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第十次会议,关注“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十三次会议,关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等。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从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研究的26项重大议题,或大或小,或宏观或具体,组长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贯穿始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以一段平实的话阐释了党和政府要让人民拥有“获得感”的坚强决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命运共同体”从中国走向世界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是中国“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的一年,中国的“互联网+”进程,离不开一个全新小组的战略布局。

时间回溯至2014年。这是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开局之年。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并由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会议,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大事件。时值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中国拥有超过7.4亿网民,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中国网络公司正在改写互联网世界版图,而习近平的新组长一职,标志着中国正式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在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历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这是习近平改革方法论的又一次生动践行。早在中央深改组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号召组员要“带头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此外,改革千头万绪,各有轻重缓急,因此要“统筹兼顾”“统筹协调”“统筹衔接”“统筹落实”。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改革方法论的指引。

当年11月19日,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成为中央网信领导小组参与世界网络空间治理的破题之笔。习近平向大会致贺词指出,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面临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第二届及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核心词汇,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担当,并最终成为指引中国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

3年多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可凝结为“一法两战略”: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获得通过;同年12月27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仅两个月之后,亦即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017年3月1日,中国又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的顶层设计。

除了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小组还打出“中国倡议”,引领合作: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向联大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达成《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推动APEC制定互联网经济合作路线图。此外,小组不断搭建平台、凝聚共识:每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与联合国共同举办网络国际规则研讨会、举办“全球反恐论坛”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研讨会、主办东盟地区论坛网络能力建设培训班……能够交出如此密集的“成绩单”,足见顶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立意全局,视野高远,体现了改革方法论上强调的“三性”,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7年,中国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在“总体布局,统筹各方”的改革方法论指引下,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回望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路,仅以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三个小组为例,中国啃掉的硬骨头、涉过的险滩就不知凡几。中国正在穿越“历史的三峡”却让世人感觉波澜不惊,其中极为关键的原因,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了正确的方法论,使得改革蹄疾步稳,积小胜为大胜。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问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2017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瞄准正确方向,坚持正确方法,在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之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如何劈波斩浪、闯关夺隘的答案。

(时代周报编辑部)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55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