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校训激励师生

昨天,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解释了校训的由来:“‘明德’,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崇实的校训,是吉林财经大学师生对其内在精神的践行和发扬,更展现的是学校60多年办学历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财经人才,体现出经世济民的办学成果。

昨日上午,路过因长春农博会而热闹喧嚣的博学路,前方不远处,是吉林财经大学。从学校的北门走进校园,明媚的晚夏日光,穿过道路两侧的树枝,踏着散落在脚下的细碎树影,一路抵达图书馆。这里因暑期进行时而祥和安宁,但笼罩在整座校园之中的独特气息,却未曾消散。因为,宁静伫立在北门入口处的校训石上,“明德崇实”四个大字吉林财经大学法学专业,证明着这座美丽校园的精神力量。

四字校训内涵深刻意义

吉林财经大学校训,是2007年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征集后形成的,是根据学校60多年形成的“德”、“实”办学特色提炼出来的吉林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即:“明德崇实”。

昨天,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解释了校训的由来:“‘明德’,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体现的是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崇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思想上崇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诚实朴实,做事踏实,二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突出实务教学,注重社会实践。”

根据校训确定校园街路名

为了使学校校训精神深入到师生当中,经过学校党委及院办、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多次讨论,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新校区各条路及河、山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根据‘明德崇实’的校训来起的,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体现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宋冬林说。

图书馆前的广场为德实广场,从广场至学校正门为明德路,明德路与明河正交。从德实广场至学校北门为崇实路,从德实广场至第一、二餐厅为德善路,从德实广场至在建学生公寓为实诚路。德仁路围绕着德实广场。由德实广场向德善路方向呈半水波状扩散为外环三条副道,分别为德义路、德礼路、德智路。在1-10号学生公寓区又分五条副道,都以“实”字开头,分别与“忠、孝、真、勇、和”搭配顺序排开。另外,大学生商业服务中心后面的山,被取名为崇山。

师生践行和发扬校训精神

明德崇实的校训,是吉林财经大学师生对其内在精神的践行和发扬,更展现的是学校60多年办学历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财经人才,体现出经世济民的办学成果。

“学校曾创造了我国教育史的两个第一: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宋冬林说。

近年来,吉林财经大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赢得了很多荣耀,也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学子。法学院的师生们从1984年3月开始,自发去照顾孤寡老人张九贞大娘,随后,这份“爱的接力”一直薪火相传了24年之久。24年间,吉林财贸学院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到现在成为吉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更名为法学系,后又改为法学院;学校更换了七届领导班子;送走了24届毕业生,但唯一不变的是大学生们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爱心与奉献,直到2007年5月大娘去世。在这24年中,先后有来自祖国各地的3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同学们往来大娘家500余次,共计走了上千公里的路程。

吉林财经大学2008级学生张爽,利用休息日回到家乡的山沟义务教孩子学英语,寒来暑往,从未间断过。2009年的“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默默无闻的张爽作为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在校大学生走上领奖台。那一刻,她说:“此时此刻,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把英语班开下去。”随后,她又先后荣获“感动吉林慈善奖”、“长春市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奖”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首轮候选人。

除此之外,“青藤”志愿者西部公益支教团队、义务到南非支教的2010级学生王星、4年爱心援助90位寒门学子的税务学院“青春团助”活动……一个个沉默的背影,留下了彰显着“明德崇实”校训的闪光脚印。

本报记者 赵实 实习生 董云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55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