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鹏:光伏行业长期会有百倍股,新能源车正迎来即将爆发的趋势

“新能源车渗透率在10%的位置上,正在迎来即将爆发的趋势。光伏行业长期会有百倍股波动率大的东西,往往中期收益率大,典型的像新能源波动率特别大,历史上光伏腰斩过几次每次跌一半,但是每次跌一半后涨10倍,所以光伏股是长期有百倍股。比如复盘过去15年全球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奈飞,当然奈飞启动市值特别小。

“太阳能发展是过去10年非常大的主题,在二级市场上不到10年的时间,太阳能头部企业上涨幅度在100倍左右或超过100倍,这是很罕见的。”

新能源车渗透率在10%的位置上,正在迎来即将爆发的趋势。”

“从过去1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去看,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无疑是两头,一类是让中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的公司,也就是划时代的公司。一类是给中国补课的,中国现在还有一些欠缺,需要我们完成自主可控的行业,所以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先进制造、农业科技等很多领域。”

“能让我们挣大钱的一定是中长期大级别产业趋势。比如复盘过去15年全球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奈飞,当然奈飞启动市值特别小……它背后的核心就是智能手机大级别产业链,所以这种产业级别的机会,一定能够提供丰厚的回报的。”

“像宁组合这种代表未来的资产,自然有它的特性,大家讨论它是否能上涨,涨多少,其实核心还是看此行业在什么阶段。要相信产业再去买才能得拿住,要不就是去买持有期,管住自己的手。”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刚到10%出头,离70%还早,现在是刚起步。但是它的估值可能很多,明年30倍市盈率。”

近日,嘉实基金姚志鹏在一场直播中作出了上述判断和分析。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太阳能10年100倍增长

主持人:新能源行业这10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姚志鹏:首先新能源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发电端,像太阳能、风电,另一个是用电端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展是过去10年非常大的主题,在二级市场上不到10年的时间,太阳能头部企业上涨幅度在100倍左右或超过100倍,这是很罕见的。

大部分是凭业绩推动而不是估值,像15年有很多股票业绩不增长,最后涨了100倍,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二级市场凭业绩涨100多倍是比较少的,利润确实是高增长。

光伏行业黄金10年

把过去分成几个阶段,最开始是2011年 刚刚开始调整太阳能,太阳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有很多会投资进去,那个时代第一次火,大家称作“拥硅为王”,资源品价格极其火爆。

到2012年时,行业经历了一次痛苦洗牌去洗掉很多公司。当时我们选的是单晶、逆变器,我们认为这两个环节,一个代表需求端,一个是代表技术创新端。所以从2012年底开始,光伏是在单晶技术替代多晶技术的路线,实现全球主要工业国的平价上网。

股票最大涨幅_股票休市时间股票是否有涨幅_涨幅过百倍的股票

从去年下半年包括今年,过去的8年调整之后是单边上行,但是调整不会超过半年就一路往上走,所以说这是一个完整周期。

到去年需求端揭开了新的变化,可以看到供给端上的问题有产能过剩、资本盲目涌入,包括库存高起的今年,可以看到2011年以后行业大概是这样一个发展,会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工业国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也就是全球各国对光伏不需要补贴,它可以是最便宜的能源。

新能源车激荡十年

新能源汽车不一样,新能源汽车是经历10年才发展起来的,它的第一波导入期浪潮是14年开始,那时候新能源车的研究价值是工业园区用车,当时的问题在能不能源替代、能不能清洁。

后来随着特斯拉的导入,国内的车也开始进化,14~16年商用的大巴车的电动化。大概在16年之后城市公交车基本变成电动化,随后又开始低潮期,解决了清洁性问题,但是老百姓不愿意开、政府补贴也在砍。

我们可以看到从18年之后开始起稳,虽然19年有政策的阶段性减弱,包括20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但整个行业进入右侧就是下半年。它的渗透率在10%的位置上,正在迎来即将爆发的趋势,所以每个行业的节奏是不太一样的。

从茅指数到宁组合,为什么会分化

主持人:这10年的资本市场主线经历了很多变化,从茅指数到宁组合,分化是一个阶段性的,还是意味着新主线又开始了?

姚志鹏 :过去5年茅指数是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龙头企业,甚至18年之前看一些传统行业,像保险或者地产表现都不错。

但为什么今年开始新的分化?行业利润的集中终归会有尽头,如果不是依靠行业做大蛋糕来实现的,而是靠行业内部的二次分配来实现,当把小微企业或者企业的利润基本收割完之后,剩下的增速什么?

剩的增速就是行业增速,如果这是个传统行业,增速可能是不高的,甚至有些是萎缩的,所以这个红利结束了。而A股主线永远围绕中期景气度最高的行业去向战略级别行业展开。

二次分配结束,该做大蛋糕,看好这些行业

当年景气度结束时,再加上过去5年资金的偏好估值也不在一个低位的时候。就意味着可能是走到渐行渐远了,二次分配的东西已经结束,就是存量的博弈已经结束,那么现在该干什么?

是做大蛋糕,把中国经济最后的一段走完,这一段是中国和全球最优的生产效率、最优的经济体之间的追赶,这段追赶是攻坚战,当追赶完以后,中国就会成为全球生产效率最高、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而不是仅仅靠体量大。

这一段是中国未来5~10年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中哪些行业会受益?

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竞争中的核心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能让中国最后战胜那些主要的国际对手,成为全球最好的科技大国。

另外一个,是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忽略了行业被人卡住了脖子,如果别人遏制你不希望你变得那么强,会限制你那个行业,中国要去解决。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内外循环也好、产品也好,一定要解决卡脖子和攻坚战两块同时发力。

而这两类资产恰恰就是资本市场讨论宁组合为代表的一批资产,它符合未来5年到10年的中国经济,比如2035计划,如果不出大的外部环境变化,可能2030就可以实现。

资本市场未来两大发展方向

主持人:哪些行业更适合配置呢?

姚志鹏 :从过去1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去看,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无疑是两头,一类是让中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的公司,也就是划时代的公司。一类是给中国补课的,中国现在还有一些欠缺,需要我们完成自主可控的行业,所以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先进制造、农业科技等很多领域。

光伏行业长期会有百倍股

围绕这些领域我们会根据紧急度做动态配置,这样的大级别机会,波动率一定大。

波动率大的东西,往往中期收益率大,典型的像新能源波动率特别大,历史上光伏腰斩过几次每次跌一半,但是每次跌一半后涨10倍,所以光伏股是长期有百倍股。

所以说波动其实不可怕,但如果说市场是往下波动,就给我们一次低息的长周期向上的机会,我们建仓可能就会买一批这些资产,因为它跑得更快;

但如果建仓的时候,市场又涨下去而且非常亢奋特别不稳定,那么早期会做新基金,买传统行业的成长股像化工、机械、航空等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增速慢,但是公司能发展5年以上甚至更久涨幅过百倍的股票,它估值十几倍的这种往往波动率不会特别高。

早期累积收益后,在动态中观察波动率高资产的建仓机会再慢慢加上去。

这和最后市场环境有关,但能让我们挣大钱的一定是中长期大级别产业趋势。

比如复盘过去15年全球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奈飞,当然奈飞启动市值特别小。复盘经典的互联网公司发现,第二名是苹果 涨200倍,奈飞涨300倍第一,但苹果是几万亿美金大市值的公司,而且苹果是80年代就已成名的科技股,再过15年就会涨100多倍,它背后的核心就是智能手机大级别产业链,所以这种产业级别的机会,一定能够提供丰厚的回报的。

高成长性资产,波动也巨大

股票最大涨幅_涨幅过百倍的股票_股票休市时间股票是否有涨幅

主持人:宁组合类的资产是一个高成长性的资产,是不是意味着它的波动也是巨大的?现在涨这么多还能上车吗?

姚志鹏 :这种高增长资产波动性大,是因为它的成长性太好。如果是成长性一般的资产,比方说每年10%增长,估值也基本不波动,那么它的波动率必然比较低,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它的收益率可能长周期跟着业绩增速走。

对于高增长的东西它一定是带有波动的,它的波动来源于自身成长性很大。像新能源复合增速50%以上的明星公司涨幅过百倍的股票,每年业绩增加50%以上,连续坚持十几年甚至20年的公司,它向上的波动就大。

另外,在高增速的情况下,人们的情绪会有波动。

像宁组合这种代表未来的资产,自然有它的特性,大家讨论是否能上涨,涨多少?其实核心还是看此行业在什么阶段。要相信产业再去买才能得拿住,要不就是去买持有期,管住自己的手。

本质上对于所有噪音的处理,就是要去相信你这个产业,一定是自己要相信中国未来会崛起,而且在未来5~10年很有可能是最亮的崽,相信背后底层资产中期的趋势,那么就不会受噪音影响。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刚到10%出头,离70%还早,现在是刚起步。但是它的估值可能很多,明年30倍市盈率。

建议均衡配置,适当分散

主持人:有关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的主题基金特点是什么?以投资人选择的层面讲,您建议大家该如何去选择?是主基金还是均衡配置?

姚志鹏 :我认为主基金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资产配置的全部。首先,成熟的资产配置是要基于权益类资产和一定的现金替代类资产,比如像类债的一些资产、均衡的配置。

在这个阶段行业适当分散,再降低波动率我们认为是投资者比较友好的行为。

对于主题产品如果你没有明显偏好,只是喜欢长期的成长类资产,买全市场产品是比较好的。

而主题基金波动率一定是比较大的,尤其在行业右侧时,而且在做交易买入卖出长期开始是低效的。主题基金一定要相信产业趋势,然后矢志不渝的去相信他。在行业右侧的时候不要轻易做大仓位的波动。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46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