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讨厌香菜日:香菜身上这5个优点,让爱吃香菜的人都偷笑了

世界讨厌香菜日:香菜身上这5个优点,让爱吃香菜的人都偷笑了

每年2月24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

在6年前,一群被香菜荼毒的群体,纷纷表示反抗,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对香菜的控诉和反对。

%title插图%num

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在互联网上成立一个域名,叫—-“ihatecilantro.com”,翻译过来,便是“我讨厌香菜”。

而在这一天,他们采取各种行动来表示对香菜的抗议: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若他们碰到前几天某个知名快餐店推出香菜新地,不知招牌能否保得住?)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多伦多大学学者在2012年发表的期刊文章显示,接受调查的高加索人和东亚人,不喜欢香菜分别占到17%和21%。

对于讨厌香菜的人,一碗面里的几片香菜,相当于一锅汤里的老鼠屎。

而南京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上面的香菜都是精髓,但却劝退了不少排斥香菜的食客。

%title插图%num

为何他们会如此厌恶香菜呢?

主要是因为人体的2个基因—

第一,人类5号染色体上的TAS2R1基因

这个基因主要是影响人类对苦味接受程度,苦味基因的不同,人们感受到苦的认可程度也有所差异。

而这种基因发达,决定人类更容易在某种食物中尝到苦味,比如他们不喜欢吃西兰花和包菜,原因他们能尝到这些蔬菜含有PTC的化学成分。

对于这些人,吃香菜就如同吃臭虫。

%title插图%num

第二,人类10号染色体上的OR6A2基因

这种基因属于嗅觉基因,决定人们对醛性化学成分的嗅觉敏感程度,而香菜就含有醛性化学成分

因此他们更能闻得到香菜里的这些成分,对香菜有一种本能的很强烈的抗拒感。

%title插图%num

香菜,到底值不值得吃?

香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以及胡萝卜素,还有较为丰富的钙、镁、磷、铁、甘露糖醇、芳樟醇、苹果甲酸等。

而这些成分,对人体也产生一些功效:

一、提高食欲

香菜中的挥发油含有甘露糖醇、芳樟醇和正葵醛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起到开胃以及醒脾的功效。

对于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的时候,适当地吃一些香菜,能够起到增进食欲以及提高消化功能的效果。

对于孕妇来说,能够起到止孕吐以及调节胃肠道的作用。在怀孕时如果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低的时候,可以在汤粥中配一些蔬菜,能够达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的效果。

二、补充维生素C

香菜中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比一些绿叶蔬菜中的含量要高很多倍。

而香菜中还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E、维生素A、胡萝卜素,对于人体的皮肤都有着较好的改善效果。

%title插图%num

三、驱赶风寒

香菜中所含有的芬芳苯环类化合物对于人体的血液流动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香菜的高钾低钠矿物质结构,对于机体利水渗湿,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

如果受到风寒患上感冒的时候,可以适当食用香菜,能够起到辅助治疗感冒以及预防感冒的效果。

四、降血压、降血糖

香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合成,并且还能够起到促进代谢,以及降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以及高血糖患者来说,有着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的效果。

%title插图%num

不愿意吃香菜的孩子,父母们可千万别强迫

比香菜更可怕的是,是家长们逼着不愿意吃香菜的人吃香菜,甚至还说越苦越难吃的食物,越具有营养。

但事实上,用营养为借口,强行将一些极度厌恶的食物塞到小孩的碗里,对于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自我饮食方面认知,还是存在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与其用这种得不偿失的方法强行吃得健康,倒不如让父母多花一点时间,找到孩子喜欢吃的蔬菜或者喜欢的做法。

若还继续不听,恐怕会喂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反香菜斗士!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参考文献:

【1】Potter,Thomas L.芫荽的精油成分[J].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1996,44(7):1824-1826。

【2】Grimmthomas K.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Child Feeding Questionnaire: a measure of parental attitudes, beliefs and practices about child feeding and obesity proneness.[J]. Appetite, 2001, 36(3):201-210.

【3】Wertz A E, Wynn K. Thyme to touch: Infants possess strategies that protect them from dangers posed by plants[J]. Cognition, 2014, 130(1):44-49.

该文章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文章,作者:出国就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45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