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要怎样描述疫情最初暴发时去武汉支援的那批医护人员才更为贴切呢?他们让在武汉坚守的医生看到了希望的光,有了继续奋斗的底气;他们让为武汉揪心的普通人看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家国情怀;他们也让更多向往“医生”这个职业的人看到了医者的勇敢与无畏!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者大爱,言语无法概述,它流淌在每一位医生的血液里。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教授身上,也能看出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医者之爱。

临上飞机才给家人打了一通电话

55天武汉抗疫,救助了342位新冠肺炎患者。武汉的那段经历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一段非常宝贵的回忆。作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更是一名医院管理者,陈尔真第一时间就走到了抗疫的前线。1月28日,他临危受命,担任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携148名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武汉抗疫。在别人看来,远赴武汉、安危难测的这样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决定在他眼中则是“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去救人。”

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1月25日接到组建医疗队的通知后,陈尔真满脑子都是如何带好这支队伍,甚至都没来得及告诉家人自己即将“出征”,而熟知他忙碌状态的家人也早已习惯了陈尔真忙起来什么都不愿多说的性格。

1月26日陈尔真来到上海中山医院参加全员培训,看到满场都是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大家相见却不相识。这是来自上海4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有着不同的专业与医疗背景,相同的是大家都有早点去武汉参加“战斗”的心情,想要带好这样一支队伍,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

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1月28日,当安顿好所有援鄂队员,等他们都上了飞机后。陈尔真才给回老家过年的家人打了一通电话:“我现在要去武汉了,我上飞机了,你放心,没事的,我很快就会回来了。”短短几句交代,对电话两头的人来说,却有着千钧的重量。

沪鄂共饮一江水 难忘医患战友情

到达武汉后,上海医疗队迅速接管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三个重症患者病房以及一个ICU病房,共141张床位,与武汉三院的同道一起并肩作战。陈尔真将队伍分成了数个小组,如ICU的医生护士组、检验的团队、心理辅导团队、医疗组,全方位有组织地展开了救治工作。

那时的武汉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在早期,由于各种原因,重症与危重患者的比例很高,也因此有着太多令人心酸又感动的故事。陈尔真至今都记得两位老年患者的故事。丈夫91岁,妻子87岁,两人一同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一位被安排在了ICU,另一位在其他病房,两人向医护人员反映,希望能安排在一个病房,相互有个照顾,医护人员尽力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在转移妻子的过程中,这位老人家听到医护人员在用上海话聊天,激动地用上海话问道:“侬是上海来的啦?”大家在聊天中得知,原来这位老人家1952年就来到了武汉,在他乡听到乡音,让她备受鼓舞。幸运的是,最后两位老人都得到了成功的救治。

“这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沪鄂共饮一江水,情谊比海深。”陈尔真感慨地说,这件事也同时给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带来了很多信心,“我们是在代表着上海2400万人民来帮助武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他为此感到骄傲。

抗疫过程中有温馨的医患故事,也有一些看似坎坷却又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老人感染新冠肺炎后一个人住院。其中一子从外地赶来看望,由于老人住在隔离病房,不允许探视,患者儿子便与看护的医护人员发生了一些小矛盾。母亲知道后,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上海医疗队是如何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儿子看到信后顿悟,非常真诚地向医护人员道歉。“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医生与患者是一种战友关系,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新冠病毒,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一起努力去战胜病毒。”陈尔真动情地讲述道,我们看不到那封信写着怎样的感人的话语,但却能从他的讲述中感受到这其中的些许温暖。

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防护服上的情谊 重比千钧

3月20日晚上,当把最后35位患者转走后,上海医疗队与武汉的同道一起通宵“打扫战场”,为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向社会开放做准备。与武汉的医生并肩战斗了多日,他们之间建立了革命性的友谊,陈尔真一直想给武汉的同道们留下一个难忘的礼物。想到大家平时都是只闻其声,只能见到防护服上的名字,却看不到对方的脸,他说干脆请大家将平时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集中到一件防护服上,留做一个纪念。

就这样,武汉的“战友”将名字写在了防护服上,上海的团队也写了自己的名字在另一件防护服上,两件防护服在黄鹤楼前面做了一个简单而又郑重的交接仪式,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两件防护服的交换正是象征着湖北人民与上海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回沪后,陈尔真将写满了武汉医护人员名字的那件防护服交给了上海图书馆进行保存,用以见证这段历史。

后来他还动员大家签了好几件防护服,留给了很多困难时期帮助武汉的友好人士以及企业。“人要学会感恩,这次武汉人民为我国抗疫做了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同样的,如果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能取得这次抗疫胜利吗?所以我们还应该感谢全国的人民。” 陈尔真坚信,是人民的力量让抗疫取得了这样好的成果。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这场新冠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

陈尔真教授:难忘武汉抗疫的55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新冠疫情带来的思考 重视医防脱钩问题

新冠疫情给我国医疗系统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和机制建设也是陈尔真时常思考的问题。“从医院的角度来讲,我们很重视疾病的治疗,而鲜少重视疾病的预防,医防脱钩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他坦言。

此外,这次抗疫过程中,重症医学科一直身先士卒,在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指出,目前来看,很多慢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急性病则不然。一旦患者发生急性病,甚至转为危重症,就需要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参与其中,降低患者病亡率。重症医学科的作用将愈加凸显,如何加强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关键是人才,“这更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医院的支持。这些科室是救命的科室,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但可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在生命至上理念面前,重症医学科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陈尔真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他期待重症医学科将来能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更多的成绩。

目前,全国各地均发生了一些散发性疫情,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经历过SARS,战斗过新冠,陈尔真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它并不可怕,民众不必太恐慌,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很好的预警体系、救治能力,可以阻止它死灰复燃。”但他也同时强调,面对疫情,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放松警惕,行动上不能迟缓出手。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最终能够战胜它。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时间倒退到几十年前,陈尔真还是一个对新出的计算机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少年,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人都崇尚医生这个职业,当得知他的分数可以上大学时,父亲拍了封电报跟他说:一定要学医。对未来还没有太多概念的陈尔真选择了听父亲的话。

学医的路上,陈尔真看到了很多榜样,学校的老校长讲的感人的医学故事,医院中的前辈对学术上追求,对患者的善心,对同事的关爱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陈尔真尤其记得一位老专家为了救治一位患者没日没夜忙碌的场景,老专家几乎不吃不睡地围着患者转。以前他不明白这种精神是靠什么撑起来的?当他当了多年的医生,也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明白,这是真正地、打心底里将患者的生命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目标才能做到的,他也将此视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人们都说教师和医生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在陈尔真看来,教师和医生还是这个社会的希望,“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和汗水,都是在播种希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既然选择学医,就要做好它。人生当中每个人只要做好一件事,努力做好一件事,就行了,不管是干哪一行。”他目光坚定地说。

医者不止是在治病救人,他们也在维护着这个社会的良心与希望。

END

文/《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编辑/排版:裘佳

审核:黄玲玲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该文章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文章,作者:出国就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43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