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承认南京大屠杀 纪录片还原历史场景

但当他在10岁时听说了在大洋彼岸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他表示:Steinberg是现居日本的犹太人,他自然地从南京大屠杀联想到了曾经历过大屠杀的犹太民族。日本政府的暴行毫无人性,(这种暴行)不应该再发生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她将收集到的资料编著出版了《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还制作了《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等历史纪录片。

“中国人为何还没有忘记南京大屠杀?”

“中国为何还没有原谅日本?”

“中国人是否诅咒当今日本和日本人民?”

”当代日本人民是否要对南京大屠杀负责?”

这个问题收获了94个回答,其中大多数回答的都是中国人,但也有部分欧美和日本人。

澳洲网友Daniel Drum说,他曾经对历史很淡漠。但当他在10岁时听说了在大洋彼岸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日本教科书事件,他表示:

“我完全被当时那种暴行震惊了。虽然我已经对电影和电脑游戏上的血腥画面渐渐无感,但当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时,那种恐怖感真的让我感到颤栗。”

“时间可以治疗所有伤痛。但是,日本侵华给中国人留下的伤口依然新鲜。日本对待向中国道歉犹豫的态度……也无法让中国人对日本产生什么好感。”

美国人Dennis Weidner说: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日本人认为中国人要停止抱怨、不要再期待他们不停地为南京大屠杀抱歉。但是注意了,很多日本人认为美国要向曾经向他们投的两颗原子弹道歉。你注意到这里(日本对待‘道歉’问题上)的不一致吗?”

网友David W. Rudlin说:

“日本原本可以在很多年前就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们在那时就发自内心道歉,并且坚持自己的道歉。但直到战后50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才对日本曾经的战争罪行发表官方的道歉。

Robert Steinberg是现居日本的犹太人,他自然地从南京大屠杀联想到了曾经历过大屠杀的犹太民族。

“犹太人(比如我)已经不再因为二战而怨恨当今的德国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很明显,他们(德国)感到耻辱和悔恨。这是你可以感觉到的。但是……日本不在乎中国和韩国是什么感受。”

日本人怎么看?

Quora的讨论里,日本人回帖的并不多。

日本人Hashem Nazar Ono说:

“我的心是向着受害者、幸存者和他们的家属的,特别是南京和哈尔滨人民。日本政府的暴行毫无人性,(这种暴行)不应该再发生在任何一个社会里。”

Ono表示,无法在学校的教科书里详细地了解到这段历史,直到中学毕业后,他才从日本左翼人士口中听说日本当年的暴行。

但Ono也说到,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之中,大多数都为那对历史感到羞愧和抱歉,只有“极少数”民族主义者会傲慢地否认历史事实。

长期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上对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他国的表述是中日矛盾的中心,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日本方面的解决。于是,日本民间爱“较真儿”的人开始自发地寻找历史真相。

这些人当中有一位70岁的日本小学老师松冈环。松冈环在上世纪80年代教授历史课时,发现日本教科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日本侵华的历史。为了寻找历史资料,她从1988年开始,97次探访南京。

日本教科书事件_关于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漫画--中考试卷_日本教科书体

三十年时间里,松冈环寻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及受害者家属;在日本报纸上发布公告,开设“南京大屠杀热线”,鼓励日本侵华老兵提供曾经的日记、照片、信件等证据。

她将收集到的资料编著出版了《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还制作了《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等历史纪录片

频繁访问南京也让这位日本老人赢得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难得的信任。她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幸存者到日本,向日本民众讲述当年的遭遇日本教科书事件,甚至会与幸存者一同到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人道歉。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松冈环说。

是谁没有move on?

在Quora的讨论中,中外网友们集中在国人不愿意在历史问题上“move on”的原因。

1945年后,日本经历了战后经济衰退后获得高速发展,文化、科技和经济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同样在摸索中取得了多方面的腾飞,我们的社会和新一代不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和恐惧之下。

看起来,我们都“move on”了。

日本二战期间的同盟国——德国在战后,德国国家领导人也无数次地向卷入战争的受害者的道歉,曾经的德国总统勃兰特甚至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旁下跪(史称“华沙之跪”);

在国际性的和民间的场合上,当代的德国与“纳粹德国”划清界限;与纳粹德国有关的一切都遭到取缔,包括当时纳粹的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也因如此,像Quora答主Robert Steinberg这样曾经历“灭族之灾”的犹太人,才能将仇恨搁置。

只有战争发起者真诚的道歉,卷入战争的双方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的“move on”吧。

Ref: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41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