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纷纷转身,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滴滴、阿里、京东、百度等等这些企业,屋里屋外日子都不好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求审查这些企业上市的审计底稿,看看有没有数据漏洞、政策漏洞等等。腾讯、阿里、小米这两周都公布了重磅消息。另一件事是腾讯2021年的财报数据,我觉得代表了一众互联网巨头的业务模式正在转型。截至2021年四季度,腾讯这方面的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巨鲸转身!

关于互联网企业,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最近一周,消息就没停过。

很多迹象显示,过去十年来最赚钱的行业,经历过去两年的大洗牌后,你只在股市新闻里,见过他们的身影。

但其实,冰面上早已暗流汹涌,腾讯阿里、百度纷纷转身,这一次,他们还能靠“收租”暴富吗?

千万互联网从业人员,和中概互联的基民们,又该怎么选?

一、预料之中的结果

3月25日上午,财新网放出消息,美国那边依然会全面检查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审计底稿,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

互联网大厂的朋友们可能比较熟悉这个事情,毕竟你们的薪酬包,与此事密切相关。

滴滴、阿里、京东、百度等等这些企业,屋里屋外日子都不好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求审查这些企业上市的审计底稿,看看有没有数据漏洞、政策漏洞等等。

而这些文件里有可能有一些非常敏感的市场数据、用户数据,是我们不愿意交给对面的。

消息一出,3月25日中概股美股盘前普跌,滴滴出行跌超10%,爱奇艺、哔哩哔哩跌超7%,拼多多跌近7%。

很多人解释为:大利空,互联网企业更难的日子还没到!但是,我必须要提醒的是——

对于中概股,美国其实一直都是这个态度,没有变过。不算是新消息砸盘。

这次的报道总结起来就是,谈判有了一定进展,接下来继续谈。

关于互联网企业,聊聊他们有多难,已经不是新鲜事。紧日子之下,这些企业在悄悄做些什么?反倒是热闹背后,真正影响你我钱袋子的事情。

二、巨头动手了

腾讯、阿里、小米这两周都公布了重磅消息。

3.22日阿里宣布将再拿出100亿美元,回购股份,一直买买买到2024年3月底,总共会花出去250亿美元。这规模相当于目前阿里总市值的9%。

还是挺吓人的,估计是中国股票最大的一笔回购计划了!

回购,相当于公司自掏腰包出重金买回股票,传递信号“我也要重仓自家公司,投资自己”、“现在的股价是严重低估的”,因为这一个消息,港股阿里当天大涨。

紧接着第二天,小米也紧跟阿里脚步,宣布“回购”。

不少机构都大胆猜测,互联网行业最难的时段已经过去了,政策底跌出来了。

接下来是真正等基本面修复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可能还要很久。

另一件事是腾讯2021年的财报数据,我觉得代表了一众互联网巨头的业务模式正在转型。有几个重要信息点:

1、看起来21年腾讯利润增长了41%(净利润2248.2亿元),乍一看还不错,但这里面有780亿是卖掉京东赚的钱,扣掉这一部分,全年腾讯自身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增长了1%,连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CPI)都没跑赢。

2、腾讯家的顶梁柱,从网络游戏,变成了“金融和企业服务”,这是个啥?你用的微信支付、企业用的云计算,都包含在里面。

3、在国内游戏版号发行受限,但腾讯国际游戏业务猛增,整体收入增长了31%至455亿元。这也能理解,为什么之前有互联网巨头国内裁员,海外扩张了。大家都在抢海外市场的份额。

这个数据,我觉得也在市场预期之内,毕竟相比之前的爆锤,这一次港股也只是用下跌5.91%来回应,够温和的了。

究竟是互联网企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还是将迎来新的拐点?后文我们会详细说说。

腾讯上市日期_腾讯上市公司_腾讯电商 入股京东 亿 股份 易迅 单独上市

三、监管亮“绿灯”

其实政策层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呵护的信号。

上周,中概股上演绝地大反攻,让投资者们抬起了绝望的头颅。

早在2月份,针对对互联网的监管已经转头,出现了“不要杀富济贫”、“设了红灯更要有绿灯”等说法。

3月17日,监管局那边也为互联网未来的行业调整,制定了新方向。

1.对互联网行业,监管重心将从“反垄断”过渡到“反不正当竞争”。

2.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给信心,开绿灯。

3.要求互联网企业合规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加强国际竞争力。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对互联网巨头依然会密切监管,但是会设置一个合理的“红绿灯”,不会出其不意就“放锤”,希望互联网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够真正与全球巨头PK。

这些都是在释放善意信号,我梳理了过去一年多来的重要政策,市场情绪基本上消化得七七八八了。

回看谷歌、亚马逊、微软等欧美科技巨头们的发展历程,他们也同样经历过严格的监管整顿。

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监管部门和反垄断机构,到现在还在对这些巨头发起调查与诉讼。

监管的内容从反垄断、到数据安全、再到偷税漏税等等。只要企业在发展,这些监管都是一直存在的。

痛定思痛的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用技术驱动加上业务创新,给市场投资者画饼,从而带动股价飙涨。

扎克伯格进军AR/VR领域,化身“元吹”。

腾讯上市公司_腾讯电商 入股京东 亿 股份 易迅 单独上市_腾讯上市日期

谷歌发力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智能广告推送等业务上大展拳脚。

亚马逊开启了云计算业务,成功开辟新的盈利来源,登顶全球云业务一哥的宝座。

四、互联网企业“转身”

反观当前互联网大厂们的动作,终于不是躺着收租的状态了,也有欧美巨头内味儿了。

官方在释放“友好信号”之前,已经给众多互联网行业指了几条明路。

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到10%。

多项政策提及提高平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游戏和视频领域,希望有更多像“Tik Tok”这样的平台走向世界。

最最重要的是,不同于“十三五”的时候强调“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在“十四五”已经转为强调“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正如某基金经理所猜测,整顿的初心,是为了规范互联网行业并引导其向硬科技转型,而非限制发展。

对那些享受了将近20年互联网红利的大厂们来说,其依靠用户规模实现增长的业务已陷入瓶颈期,他们也在积极找寻第二增长曲线,希望重构僵化的商业逻辑。

我发现,不少互联网企业正往这3个方向进攻。

1、加码硬科技布局

硬核科技这一块,百度必须有姓名。从2013年百度开始研究无人驾驶后,滴滴、美团、字节跳动也陆续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项目。

让巨头们寄予厚望的,还有芯片。

家大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们,得知中国在芯片领域遭“卡脖子”,二话不说就干起了“造芯”项目。

百度有昆仑、阿里有平头哥、美团有爱芯科技、腾讯也自研了AI推理芯片紫霄……

2、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早在10多年前,阿里就布局了云计算业务。年初公布的第四大超级工程《东数西算》,也是要大力发展这个方向。

目前阿里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商,这一板块也是阿里除了中国商业业务外最大的收入来源。

云计算以外,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板块。

腾讯在2018年调整集团战略,自此不断加大投入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截至2021年四季度,腾讯这方面的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3、元宇宙

2020年至今,全球股票市场的元宇宙板块炒得热火朝天。

腾讯、网易、百度、字节跳动等等用“投资+自研”的方式布局,都说自己是元宇宙的重要参局者。

从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自动驾驶,再到涵义笼统的“元宇宙”等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找寻第二增长曲线。

只要坚持多样布局对冲,总有一个能成功吧。

五、大佬正在行动

腾讯上市公司_腾讯上市日期_腾讯电商 入股京东 亿 股份 易迅 单独上市

那么,现在是加仓中概互联的好时机吗?

我命由我不由天,阿里、小米已经积极回购腾讯上市公司,为自家股价护盘。

据不完全统计,3月至今,披露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有47家,其中上周(3月14日当周)是披露高峰期,达到31家。

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海外长期投资机构也在逆势出手。

著名投资人、亿万富翁凯文·奥莱利(Kevin O’Leary)上周买入了市值缩水数万亿的中国科技股。

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在未来几年的巨大增长潜力,相信中国将在几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也表示:“我计划每跌10%加仓一次腾讯。”

3月15日上午,段永平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中表示,“明天准备拿伯克希尔B股换点腾讯,不等了。”

知名投行高盛就表示,当前MSCI中国指数的公允市盈率仅9.9倍,估值极低,是6年来的最低点,接下来会坚持“超配中国市场”的策略。

除此以外,中美监管机构继续沟通审计问题,港交所那边也在为中概股的回家扫清阻碍。

六、要抄底吗?

截至目前,美股中概股企业中已有28家同时在港股上市。还有更多中概股们摩拳擦掌。

就在3月16日晚腾讯上市公司,哔哩哔哩表示,他们将争取自愿转换至在港交所主板双重上市。蔚来汽车2月下旬就想着以“介绍方式”回到港股的怀抱。此外还有挚文集团、名创优品、满帮和爱奇艺等在美中概股纷纷传出回港二次上市。

根据中金研报数据,目前有25家公司在未来3-5年内满足回港上市条件。当港股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如何参与也成了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6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