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疗 基因缺失的蛋白质通过检测鉴定

国外研究表明,Sanger测序检测到ABLI基因315密码子点突变,1例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351密码子检测到点突变,更换尼罗替尼治疗10周后,海外医疗患者ABL1激酶区呈突变和未突变,混合存在的杂合状态。尼罗替尼治疗12周后,M351T完全恢复成野生型;采用定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ABL1T315I突变。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包括各种慢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髓系(粒系、红系或巨核系)中至少一系出现增殖,并伴有轻微成熟缺陷。大部分MPNs都与编码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基因异常有关,该激酶可组成性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海外医疗 基因缺失的蛋白质通过检测鉴定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JAK2基因位于染色体9P24,编码Janus激酶,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细胞因子受体相结合,参与造血、炎症和免疫反应。IAK2基因第14外显子的617密码子,发生体细胞错义突变,导致JAK2激酶自身磷酸化和组成性激活,进而激活STAT、MAPK和PI3K信号通路,引起与JAK2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高敏感性。

据海外医疗报道,大约95%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50%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检测到JAK2-V617F突变。该突变在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可检测到,如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RARS-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AML。

随后的海外医疗研究,在不伴V6]7F突变的少数PV患者中,检测到JAK2第12外显子突变,在约5%的ET和PMF患者检测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第10外显子W515K/L突变。MPL突变也可引起组成型JAK-STAT信号途径激活,对TP0的敏感性增加。此外,也有海外医疗研究描述了由于选择性剪接,致JAK2基因整个14外显子缺失的情况,后者产生了一个截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检测RNA(而不是DNA)而鉴定。

对于伴JAK2突变的PV、ET和PMF疾病,更为准确的可能应视为一种具有重叠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及相同的分子起源的疾病谱。海外医疗的这三种不同表型的疾病,可能是由于JAK2突变发生的干细胞阶段、剂量效应、互补的遗传事件,及宿主的遗传背景不同所致。JAK2和MPL突变状态似乎不是生存情况差的较强独立预测因子。然而,突变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了解其分子发病机制、制订治疗策略及MRD检测。

原创文章,作者:出国就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5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