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业类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概要

截止目前,林业、木业上市公司共12家,主要情况如下:2、丰林集团(601996,人造板龙头),2011年9月29日IPO,2017年收入为13.7、大亚圣象(000910,原名大亚科技,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地板和人造板行业龙头企业),1999年6月30日IPO,2017年收入为65.由于近年来行业景气度下滑,行业资本运作频繁,其中部分企业已转型,主营业务不再是林木业务。

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过林业、木业相关的企业,故对该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2001年前某IPO的企业招股说明书描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风险——如果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本行业不在被保护产业之列,势必导致国 外同类产品和更多的国外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对本公司形成一定的冲击。”熟料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板、最大的家具生产国。

一、行业简介

人造板是以木质原料或其它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板材,物理稳定性强,可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1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 3-4 立方米原木使用。人造板主要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秸秆板、竹材人造板等种类,其中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的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85%以上。但同时,人造板企业行业集中度低,以纤维板生产企业为例人造板上市公司,我国约 500 家纤维板生产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平均单线生产能力不足7万立方米。目前人造板生产成本的构成中,原材料大约占70-75%,其余基本由设备折旧、能源(生产用水、电)费用和人工成本组成。

2016年中国人造板产业开始迈入行业整合期,全国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累计近470条,淘汰落后纤维板生产能力约1,800万立方米/年;全国关闭、拆除或停产刨花板生产线累计960余条,淘汰落后刨花板生产能力超过1,630万立方米/年

二、行业特征

目前,人造板行业仍然面临着木材原料短缺、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同时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国家对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史上最严环保法”已出台),以及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市场对人造板的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内亟需大型标杆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引领行业整合向纵深方向更快发展。

我国人造板生产区域的集中度较高,以山东、江苏、广西等为代表的省份,集中了全国接近70%的产能。人造板行业中不同品种板材导致不同市场需求。纤维板产能进一步萎缩(纤维板期货品种交易不活跃也是明证);而受定制家居发展的影响,刨花板因性价比高而备受定制家居厂家的青睐,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此外,我国是缺林少林国家,“林板一体化”属于国家长期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 三、林木行业资本市场统计

截止目前,林业、木业上市公司共12家,主要情况如下:

1、福建金森(002679,纯粹的木材生产销售区域龙头),2012年6月5日IPO,2017年收入1.75亿,其中构成为:杉小径26.17%、松小径18.4%、杉原木18%、松原木14.22%。2017年林业毛利率56%

2、丰林集团(601996,人造板龙头),2011年9月29日IPO,2017年收入为13.02亿,其中构成为:纤维板66.07%、刨花板21.23%、其他12.09%、林木业务5.22%。2017年纤维板毛利率为19.49、刨花板为27.88%、林木业务毛利率为38.28%

3、升达林业(002259,从事林业及下游木质家居产品生产的老牌企业),2008年7月16日IPO,2017年收入为11.78亿,其中构成为:LNG:99.48%;其他业务:0.52%。公司目前已转型为天然气行业。2016年中高密度纤维板毛利率仅为6.66%

4、威华股份(002240,广东省最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商和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2008年5月23日IPO,2017年收入为20.18亿,其中构成为:纤维板71.7%、稀土及锂盐26.56%、林木1.99%。纤维板毛利率10.51%,林木毛利率55.66%。

5、ST正源(国栋新材,600321,中国中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人造板生产和加工企业)2001年5月24日IPO,2017年收入为11.63亿,其中板材销售48.55%。板材业务毛利率几乎为零。

6、ST景谷(600265,云南省最大的林化产品、人造板、集装箱地板企业),2000年8月25日IPO,2017年收入为0.66亿,其中构成为:木材加工79.49%;林化产品贸易16.06%。木材加工毛利率7.43%,林化产品贸易毛利率10.41%

7、大亚圣象(000910,原名大亚科技,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地板和人造板行业龙头企业),1999年6月30日IPO,2017年收入为65.31亿,其中构成为:木地板69.97%、中高密度板24.9%、层压板等4.15%。中高密度板毛利率为21.28%,层压板为19.92%。

8、吉林森工(600189,东北国改核心标的),1998年10月7日IPO,2017年收入为10.26亿,其中构成为:矿泉水52.74%、人造板产品22.71%。人造板产品毛利率31.03%

9、永安林业(000663,酒店定制家具龙头),1996年12月6日IPO,2017年收入为12.40亿,其中构成为:家具60.25%、木材二次加工产品30.86%、木材3.85%。木材二次加工产品毛利率7.45%,木材毛利率19.76%

10、康欣新材(600076,2015年借壳“青鸟华光”),2017年收入为18.18亿,其中构成为:集装箱底板72.95%、环保板17.98%、绿化苗4.84%。林业毛利率为57.34%。

11、宜华生活(600978,国内家具出口的龙头),2004年8月24日IPO,2017年收入为80.22亿,家具91.93%、地板3.44%、原木2.92%。原木业务毛利率为16.04%。

由于近年来行业景气度下滑,行业资本运作频繁,其中部分企业已转型,主营业务不再是林木业务。其中,升达林业已转型为天然气业务;威华股份已向稀土及锂盐行业转型;吉林森工则向矿泉水、园林领域转型;永安林业已转型为酒店家具行业;国栋新材实际控制人已转让控股权公司股票已为ST正源;ST景谷实际控制人处于变更过程中;康欣新材2015年借壳青鸟华光。整体而言,资本运作表现为向上游林业资源延伸(少数企业已开始去海外收购林木资源)以及向下游的家居行业拓展这两大趋势。

根据十三五规划,林业行业未来金融制度变革方向: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完善森林保险制度(中国的农业保险真的很落后,希望未来能被物联网技术改造)。

三、本行业特殊的会计政策

1、生物资产核算政策

用材林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计入存货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达到郁闭成林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农业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林木资产),达到郁闭成林前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资本化利息),按品种按批次所占用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分摊。

根据新会计准则,林木郁闭后的支出(包括林地使用费、管护支出、肥料费、三防支出等)均计入当期费用。这一做法类似工业企业的仓储费用(除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会计处理人造板上市公司,而业务实质类似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成本累积)。林木从郁闭到主伐前存在5-17年(不同的树种差异较大)的生长过程,以达成熟。

2、成本结转方法

结转所采伐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为折耗率法,计算公式如下:

采伐的林木应摊销的林木资产价值=折耗率×所采伐林木的蓄积量

折耗率=林木资产总价值÷到采伐为止预计的总蓄积量

瘟疫公司人造器官_人造板上市公司_中国石油上市多少板

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林木资产),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四、行业特有问题

1、存货盘点的专业性

由于林木资产面积较大,难以全面进行实地核查,因此林业类企业的存货盘点成为实务难点。建议在了解并掌握林业生产经营基础知识、林权登记程序、林业法规政策、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制度等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林权登记专家、林业统计专家的中介服务。

2、资产评估的特殊性

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不同树种、龄组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其中用材林中龄林、近熟林采用收获现值法,用材林成过熟林采用市场价倒算法;毛竹林采用收益净现值和年金资本化分段计算法;天然阔叶林采用择伐作业收益现值法,未成熟林预测算至成熟后再进行择伐。

3、现金采购及销售

由于中国第一产业的落后,林木行业往往形成了现金交易的历史习惯,企业进行资本化运作,须充分进行相关的内控设计及执行。根据《首发审核财务与会计知识问答》企业须保证:①现金交易具有可验证性,且不影响发行人内部控制有效性;②现金交易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一般不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与类似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

五、上市公司年报金句

1、木材销售基本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并建设有完善的电子招投标系统,良好运行多年,得到林业部门的推广。

2、通过FSC森林认证的木材制品,符合消费者环保消费心态,更易进入国际市场、享受关税优惠、绕开绿色贸易壁垒、进入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范围,因此,享有更高的售价。

3、林企业开始注重多模式多层次的综合开发,比如林药结合、林养结合、林油结合等,利用套种、林下种植等方式,提高林地单位产值。

4、继续依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森林资源管护,有力地打击了林木盗伐、林地侵占、抢占等行为

5、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林业经营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2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