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王航:资本追捧赛道火热,不上市的好大夫在忙什么

验血检查咨询:DNA663333

作为王航:资本追捧赛道火热,不上市的好大夫在忙什么

“好大夫为什么还不上市?”

作为好大夫在线的创始人和CEO,王航被这个问题问累了。从去年开始,媒体在问,同行在问,投资人和券商也来询问和游说。

好大夫一家公司上市与否,几乎演变成整个互联网医疗界的公众话题,大抵有两个原因。

一是经历新冠疫情,在线医疗需求猛增,带动整个互联网医疗前所未有地受到热捧,上市热潮再起。2020年底,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今年3月以来,医脉通、微医先后递交上市申请;圆心科技和丁香园,也传出今明两年赴港上市的消息。

二是今年已经成立15年的好大夫在线,这些年无论赛道被冷落或被追捧,仍坚守在“最难啃”的在线诊疗市场,在行业内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新人纷纷上场,“老钱”(old money)却按兵不动――这不符合惯常的认知。随之自然会被追问:为什么?

在多数同行看来,好大夫对在线诊疗市场探索的成败,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走向。赞誉者称王航是行业守护者,有“大将之风”;但风评也一直不断――“好大夫太保守”、“营利模式单一”、“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靠服务赚钱、不靠实物变现的”……不乏有人拿好大夫与竞品比较,但王航均不回应。

某种程度上,王航像互联网医疗行业的OG(Original的简写,指行业里的老玩家、高手、前辈)人设。他深耕这个行业已久,带着高期待的光环,更像一个有标杆气质的开荒者。对于王航来说,资本追捧、融资数额,乃至外界评价,不是他能掌控的,“我们能保证的是平台服务不断进步”。

商场如战场,互联网医疗市场几番起落。圈里人现在都称呼王航为“老大哥”。但“老大哥”的称谓有两面――A面意味着元老、权威、高手,B面也可能意味着做法保守、风格老派、不跟潮流、或被淘汰。

专注在线诊疗的一本经能念多久?旁观者不是没有担忧。新入局的大玩家接二连三,行业一直在变,模式层出不穷,好大夫这些年做了什么?如果不接过这一波资本的橄榄枝,下一次机会到来不知又是何时,好大夫到底在等什么?

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王航聊了聊。

作为王航:资本追捧赛道火热,不上市的好大夫在忙什么好大夫在线创始人、CEO 王航

坚守在线诊疗服务,好大夫的“三不做”

话题当然还是从“为什么不上市”开始。

“你为什么觉得好大夫需要上市?”这两年,被问得多了,王航开始学会把这个问题抛回去,反问问他的人。

好大夫有著名的“三不做”原则。每一个“不做”,看似都在背离当前资本市场所追逐的互联网医疗业务逻辑。

一不做医疗广告。

二不自建线下医院,也不投资线下医院。王航认为,平台的角色是做好资源配置和开放对接,而不是自己去建线下医院,跟已有的医院们去竞争患者。自己办医院,平台就会“忍不住”想把流量引到自己的医院里,来追求自己的获益;完全没有自己的医院,平台才能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帮他们对接到合适的医院去。

三不卖药获利。可以说,正是这一点让好大夫在行业内变得真正与众不同。今年1月,王航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都别装了,我们其实都是卖药人》。显然,电商售药是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成功上市便是明证。但好大夫坚持不做药的底层逻辑在于,新医改以来一直强调医药分开,如果医和药在线下必须分开,那么在线上也同样需要分开。

“在好大夫,如果我们既做诊疗又卖药,那老百姓看病的公平性如何保障?”王航如是说,“好大夫的用户是一个一个的患者,我们得帮助这些患者得到他们想要的、靠谱的诊疗方案。”

这两年,在好大夫执着专注的在线诊疗服务领域,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各种探索仍在持续,但核心的医生与诊疗资源依然牢牢握在公立医院手中。互联网医疗看似光环犹在,但前赴后继的入场者早已领教了其中艰难。

胶着之间,有人退场,有人转向。圈内融资上市的新闻时有传出,但“新贵们”讲述的新资本市场故事,大多已游离在诊疗服务之外,只有好大夫仍在核心地带坚持摸索。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探索似乎已不再被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所青睐。

直到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爆发。

疫情带来的红利,想留存需要练内功

国内疫情平稳后,不少人突然发现:疫情期间用过的好大夫APP,在线下的广告变多了,而且大多投放在客流量大的黄金地段。机场、地铁、写字楼,好大夫的灯箱广告醒目易见。

“在家就能看专家。网上问诊,双手点赞好大夫。”简单直接的文案,经典的白蓝配色,配上好大夫高辨识度的新LOGO――一双点赞的手。

“以前投不起广告,疫情期间便宜,我们就捡个漏。”王航打趣称。当然,疫情给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红利,不仅仅是便宜的广告位这么简单。

去年疫情爆发期间,线下就医受限,患者蜂拥线上,致使冷落经年的在线诊疗服务再度大热。在市场层面,形形色色的在线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用户猛增,流量大涨。在政府层面,卫健部门频频发文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医保部门积极推动在线诊疗医保结算。

期间,好大夫的服务量和新增用户都达到了历史新高。自2020年1月中下旬疫情爆发,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好大夫平台总接诊人次超过672万,接诊医生超过8万名。新注册患者数增长350%,新注册医生数突破平日的8~10倍。

有券商研究报告认为:因为疫情的催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纵深发展提前了 3~5 年。

浪潮汹涌,王航当然想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推演的逻辑在他脑子里也逐渐变得清晰――

“既然疫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线上问诊这一全新的医疗服务形式,好大夫就要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刚进场的用户再添上一份可靠的印象。

“待潮水退却后,虽然狭义的流量红利不再,正向的品牌宣传依然可以为好大夫带来稳定的新客流,由此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让广义的红利得以留存。”

“有强迫症的产品经理”

广告打出去,产品要过硬。

据说,强迫症的强弱,是评判一个产品经理好坏的标准。员工眼中的王航,是个有强迫症的老板。

“其实你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好大夫现在接到的投诉也是一大堆,大家认为我们的服务并不完美。”王航对这个话题并不忌讳。他坚信,好就是好,不好就再练。

好大夫没有400客户服务电话。“以前我们有过Call center,但后来发现,客服人员把用户的情绪安抚下来了,但也掩盖了业务真正存在的问题”。因此,现在的好大夫,对于来自医、患的投诉,均由各业务部门的核心团队亲自回复处理,而且每周要开公司级的讨论会,督促各部门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案。

王航也加了很多医生的微信,还有很多用户的微信,医生和患者的投诉很多都能直接投到他那里。有时候工作群里,后半夜还能收到王航发进来的用户投诉,相关事业部的负责人会立刻排查――在好大夫, “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本”不是一句口号,是每个人做事的先决方式。

在员工的眼中,好大夫的管理风格是“一杆插到底”,非常扁平化,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能叫出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名字,对各项产品和服务也非常熟稔。

这种习惯也许来自王航创业之初跑医院的经历,那时他科室一个个去谈,医生一个接一个去找,吃过闭门羹无数。到现在,他还是喜欢和一线医生保持紧密联系,去了解当前的问题。每年的管理层团建他总会留出一天,组织大家去当地医院分头拜访。

虽然平台需要医生,但好大夫对医生在平台上提供的服务质量却从未放松管理。虽然在别人看来,想让这些“大牛”专家们留在平台上,“跟医生说好话还来不及”,但平台和医生共同的服务目标都是患者,如果影响到了患者利益,好大夫会跟医生不断地沟通、干预,一步步改善。

王航说,好大夫这两年推的新产品不多,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现有产品的质量提升上。

其中一个问题,是医生在平台上回复不及时,但医生确实很忙,比如在手术室无暇他顾,平台又不能干预他在医院的工作流程,怎么办?那就给这些医生建立一个团队。但是建团队又会碰到新的问题:团队里的助手从哪里来?收入怎样分配?王航坦言,这些问题都是硬骨头,一直在摸索着解决。

另一个提升服务的着力点,是规范平台上医生的开药行为。好大夫在线上开处方的流程建立之初,就组建了处方审核团队。今年,团队进一步升级,好大夫与第三方合作,由160多名公立医院的在职临床药师组成审方团队,完成每日的处方审核和随机交叉复审;同时,正式成立了一个由全国知名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组成的“药事专家委员会”,一方面点评临床药师的审方工作,对不合格的药师进行淘汰;另一方面还负责点评医师的处方,对存在不合理用药、过度医疗的医生进行干预,甚至关闭其在平台的处方权。

究其本质,王航认为核心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构建整个平台,让患者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视角只有一线的体验能够带来,这是好大夫在线真正要修炼的内功,也是让所谓的红利能够持续的保障。

会员制能否成为新期待?

“打造闭环”,是互联网从业者耳熟能详的一句“黑话”。用大众点评CEO张涛的话说,O2O的核心就是闭环,如果想做大,必须完成闭环。

互联网医疗也类似于O2O,但王航直言,好大夫没有做闭环的打算,即使做,也是去除了药品利润的一个闭环。

“好大夫平台把处方全部外流出去,患者拿这张处方愿意去哪个平台买药,比如京东、阿里,或者线下药店的网店,我们都会提供相应的接口,让患者可以查看药品报价,完成下单等等。或者患者直接去线下买,也可以。”

从医疗服务的完整流程来看,医、药、保险三者密不可分。好大夫的原则似乎让实现盈利的路变得越发狭窄和难走。“这(线上诊疗)不是一个能有收益的模式。”王航说,他不想骗人。那么出路到底在哪里?既然药不行,他便把目光瞄向更远处的保险。

不是基本医保。“商业公司通过对接基本医保,来获得高额利润,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期望。”王航拿药品集采举例,原来几十块钱的药,现在降到了几块钱,中间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医保是14亿人的救命钱,高性价比、低利润甚至基本赚不到钱,才是医保购买的那些服务的特点。”

好大夫看重的是商业保险。“比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商业化的多层次服务的话,我们商业公司可以从中多赚一点利润,当然我们也要对应着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服务。”

王航认为,理想的医疗服务模式一定是保险制或会员制。“我们希望将来患者不要再去按照单次的服务付费,这样最后可能导致就诊次数激增,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服务体验却不见得好。”

敏感的人已经注意到,打开好大夫APP,首页的醒目位置有会员产品的购买通道。

这款产品是经过多轮市场反馈沉淀,好大夫留下的定位和服务都更加鲜明的产品,主要是为一家三口提供全年的医疗保障服务。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服务期内,只要家庭成员产生了医疗需求,平台就要能够接得住服务,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要找哪个方面的专家,在全国什么地区……这对平台的资源积累和运营能力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成立15年来,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练内功、打基础”,王航认为,现在的会员服务中,每一个单项拿出来,都是打磨了多年的产品,都是坚实的地基。“发展到现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我们可以说很擅长,但是面向健康人群,我们的经验还不够。得想办法让会员少生病、不生病,他身体越健康越好,平台的结余就会越多。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输出非常优质的服务,不能说他本来应该去找这个医生,我们非不让他去找。这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终极的问题。”王航把未来盈利的思路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这是不是新的盈利点?“我希望它是,但现在还不确定。”王航笑称,好大夫愿意再用3~5年时间解决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形成线上线下打通的专业医疗服务体系,等待回报。

“5年以后咱们再来谈保险的问题。因为这里边还有一大部分是资金管理、资金安全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完全没有积累;另外,如何去帮助保险客户节省成本,让他的资金更有效,也是很大的命题,可能我们还需要跟很多保险公司和保险科技公司去合作。”

对于好大夫,没上市是一个远没有字面意义上听起来那么倔强与极端的选择,只要不偏离自己最初的原则与轨道,王航并不抗拒时代的红利。

他像是一个饱经大海凶险的老船长,深思熟虑地谋划着如何一次次利用时代的潮水行得更远。

王航选择温和地走进属于互联网医疗的良夜。

………………

或许是客观上的形格势禁,抑或是主观的有意选择,创业十多年来,王航带领好大夫走上了一条最艰难,也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发展道路。大到业务方向的确定,小到服务流程细节的完善,他始终在攻克互联网医疗最“硬核”的部分。在互联网医疗行业里,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者、探路者,王航正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关于行业和企业的当下及未来,王航还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其中有他的经验、想法和担忧,也不乏富有见地的思考。访谈节录如下:

八点健闻:对好大夫来说,适合上市的时机是什么?

王航:首先就是业务是否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和稳定的增长,这个背后是整个团队、运营体系的成熟,能够对外承诺一个稳健的增长结果。

好大夫其实是在做医疗服务本身,而服务这个环节,现在还是在变革之中。这轮医改的一个重头戏,就是要去除以药养医,把药品加成、代金销售清除出去,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如此,才能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八点健闻:如你所说,现在医疗服务的价值还没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不是限制了好大夫的利润空间?

王航:一个很靠谱的医生,给了你一个很靠谱的诊疗方案,但这个方案就值10块钱挂号费,这个价格和价值明显不对等。

另一方面,虽然挂号费只有10块钱,但患者还要绞尽脑汁地托关系、送红包,最后的成本绝对远远超出10块钱。照理说,最简单的应该是什么服务对标什么价格,但是这套体系还在转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价格和价值还不能匹配,好大夫的收入也会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阶段熬过去。

八点健闻:好大夫现在主要的盈利点是什么?

王航:我们现在还在亏损。站在此时此刻这个时间点上,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吹的盈利点。

八点健闻:近期中央已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试点方案,对好大夫是一个利好吗?

王航:其实这几年一直都在推进,但是在中国,服务14亿人口的这么大一个医疗体系,改革肯定不是颠覆式的,而是渐进式的创新和不断的优化,你必须要有耐心。

八点健闻:好大夫的会员服务,用户接受程度高吗?

王航:还不够高。现在在医疗服务上面,大家为服务付费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

八点健闻:大家都说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构建平台,好大夫的做法和在京东、阿里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王航:从医疗角度来说,我觉得不从药品中拿利润,更有利于我们站在患者角度去监管处方的合理性;他们(京东、阿里)站在患者角度,更容易把整个配送过程搞得非常好,价格足够低,配送足够快,让患者拿到的全是真药好药。

卖药送药我们绝对PK不过人家,所以说我们想都不想直接把处方就流转出去了,我们自己不卖药不送药,只做好对接和监管处方。

八点健闻:这两年公立医院开始大规模地自建互联网医院,做线上诊疗,这对好大夫的业务有冲突吗?

王航:从整体上来说,我觉得是合作。

你去看电商的发展过程,当初那些品牌商家谁不想自建官方商城?但建完了之后发现,流量从哪来?订单从哪来?而且运营中需要投入的钱更多。最终,还是要去更大的卖场,比如去京东开一个专卖店。

公立医院也一样。公立医院自己没有建互联网医院之前,无论我怎么说服,他们都不会跟好大夫合作。到了去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之后,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转变。今年4月底,我到上海一家很著名的公立医院,他们跟我说,原来不让医生们上平台(接诊),那一篇已经翻过去了,我们现在重新来谈怎么合作的问题。

这就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是一样的。我记得两年前还有专家说,虽然电商领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医疗领域不一定是那样,因为这些公立医院有自己的流量,还有自己的患者群体,最后结果可能不一样。

我当时说,一样的。因为患者选择医生之前,一定会进行多平台的比较。你去买一个冰箱,你不可能去一家店就下单了,你一定要各个品牌都看一遍,对吧?

在互联网行业里,平台经济最核心的一个模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分摊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效率最高的不是各建自己的平台,而是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把患者的问题一站式地解决。然后平台运营方一版一版地去更新产品,让平台越来越好用,人也聚得越来越多,这是必然之选。

我们未来跟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什么?其实就是类似于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的合作模式。

八点健闻:好大夫现在合作的医院大概有多少家?

王航:真正跟医院合作的并不多,我们主要是跟医生合作,医生们在平台上去开设他个人的网上诊室,而医生的网上诊疗行为也给他所在的医院产生了贡献。

八点健闻:你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

王航:压力始终都很大。我觉得这个行业不缺推动力,也并不缺钱,最大的问题是,一些不懂行的资本搅动市场,做法势必会冒进,这是最大的风险。总是能够冲进来几个新的同行,一通乱搞,患者出来投诉,政府看到的是违规现象增长。

类比一下,你去看互联网金融,被谁搞死了?是被乱做的同行们搞死了。你说那些入行比较早、辛苦耕耘的企业,他愿意吗?他肯定不愿意,他都希望大家能够稳一点、规范一点。互联网医疗也是一样。

当一些不懂行的资本对于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给予更高估值,行业就有可能会迅速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短平快地赚钱,资本越给他高估值;越高估值他就越短平快,以丧失长期利益为代价的一通乱搞,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谁来收拾?

八点健闻:你对公司的规划布局,员工和管理团队都认同吗?

王航:认同和践行这两个东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管理层面上,就是认同的人都认同,不认同的人早就离开了。但是认同和主动地去践行,这两个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还是挺少的。所以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影响大家,逐渐筛选出同路人。

我们为什么说毙掉了那么多路,是因为我们发现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走着就发现它走不通。但是你要让我讲清楚它为什么不通,我还真讲不清楚,反正就是不通。

李琳、刘冉|撰稿

季敏华|统筹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该文章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文章,作者:出国就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7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