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升高的6种可能,除了心梗还有这些原因

心肌酶升高的6种可能,除了心梗还有这些原因

临床上,如何根据报告迅速判断患者是不是心梗了,什么时候需要再复查?全靠以下这些“吐血整理”!

一、3种酶2种蛋白

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心肌酶及心肌蛋白。其中心肌酶有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心肌蛋白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1、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AS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1周,随后降低。

由于存在广泛,故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敏感性不高,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H1在AMI发作后8~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7~12天恢复正常。

连续测定乳酸脱氢酶,对于就诊较迟,肌酸激酶已恢复正常的急性心梗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CK有三种同工酶,CK-BB(分布在脑),CK-MB(分布在心肌),CK-MM(分布在骨骼肌)。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

CK-MB在AMI发病后3-8h升高,24h达到高峰,2-3天恢复正常。

CK和CK-MB有如下意义:

较早期诊断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缺点:相较于心肌肌钙蛋白特异性较差,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4、心肌肌钙蛋白(cTn)

cTn是由结构和功能各不同的3个亚单位(cTnT、cTnI、cTnC)组成,cTnT和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cTnC不是心肌组织所特有。

因此,目前临床上将cTnT 和cTnI作为监测心肌损伤的首选生物标志物。

cTnT于AMI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10~15日恢复正常;cTnI于AMI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高峰,5~7日恢复正常。

cTn不仅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还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检测微小损伤、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

5、肌红蛋白(Mb)

血清Mb是AMI发生后最早出现的标志物之一。Mb在AMI发病1-4h开始升高,6-7h达到高峰,24h恢复正常。Mb消除很快,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但特异性较差。

二、心肌酶升高就是心梗了吗?

心肌酶升高就是心梗吗?当然不是!心肌酶并不仅仅存在于心肌细胞,还广泛存在于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因而其升高的意义缺乏特异性,心肌酶升高除了见于AMI外,还见于以下情况:

1、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也会出现心肌酶升高。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急性心衰患者若出现肌钙蛋白升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2、心肌炎

心肌酶升高也是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但由于心肌炎的起病过程相对缓慢,因此肌钙蛋白检测时间相对滞后,多数患者已在检测时回落至测试范围以下。

3、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指严重情绪、躯体应激或疾病诱因下出现的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急性可逆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室壁运动减弱范围和cTn上升水平不协调是应激性心肌病诊断的重要线索,cTn通常仅表现为较轻微的升高。不过,既往研究也表明,cTn的升高值与其预后并无相关性。

4、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骨骼肌容积增加,肌肉收缩和松弛减慢,肌肉出现水肿肥大导致存在于骨骼肌中的肌酶自细胞内溢出。

其次,T3可激发CK的清除率,甲减时T3减少,CK清除率降低导致血清CK升高。同时,当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间有黏蛋白、黏多糖和透明质酸沉积导致心肌张力减退、心包积液、心肌假性肥大以及心肌纤维间质粘液性水肿、变性坏死,从而导致甲减患者的心肌酶升高。

5、其它情况

不稳定性心绞痛,肝炎、肝实质细胞病变,横纹肌溶解症、多发性肌炎。还有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或高渗状态,均可见心肌酶增高。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血钙等)也可导致肌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内的肌酶释放入血导致心肌酶增高。

所以说,别一见心肌酶升高就诊断为心肌梗死,要综合患者的症状及其它实验室指标进行鉴别诊断。

心肌酶升高的6种可能,除了心梗还有这些原因

参考文献:

李虹伟, 高红丽. 正确解读心内科常见辅助检查指标[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74-76.

题图来源:123RF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该文章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文章,作者:出国就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7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