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冢治虫到宫崎骏:日本动漫大师们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缘

如果没有手冢治虫博士,很难想象战后日本漫画能够风行。这一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去世,他带着《阿童木》《火之鸟》《怪医黑杰克》《森林大帝》,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手冢治虫为何对孙悟空有这样大的执念?在《我的孙悟空》中,当手冢治虫目睹第二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满目疮痍,身怀绝技和梦想的他也曾经动摇和迷惘。

验血检查咨询:DNA663333

昨日,“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在日本大阪落下帷幕,4天后将移步奈良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展。这个夏天,这场由中国官方主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中日两国之间掀起了一阵热浪。

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动漫大国,其漫画发展源远流长,从江户时代的葛饰北斋到战后带领日本崛起的手冢治虫,从70年代的《哆啦A梦》到80、90年代的《少年Jump》“四大台柱”,再到如今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海贼王》《火影忍者》,星光熠熠;日本的动画也是大师辈出,宫崎骏、高畑勋、今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人的作品风靡全球,陪伴了几代孩子的成长。

日本动漫人物合集

21世纪后出生的中国孩子,大多是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他们也生在了一个中国动漫青黄不接的年代,因此恐怕难以体会我们的动画在数十年前自成一派的魅力,也难免会低估中国动画的世界影响力。

▲ 《阿童木与孙悟空》 手冢治虫

此次大阪的展览现场,一幅画着“阿童木与孙悟空”的宣传海报极为惹人注目,它也被放置在展厅的入口处,让观展的游客在此驻足。每一位日本人,都很清楚阿童木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存在;而每一位漫迷,也都明白来自中国的孙悟空在日本动漫史上的分量有多重。

这要从这幅画的作者讲起。

手冢治虫与孙悟空

1989年2月,《朝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篇挽词:“日本有手冢治虫,而其他国家却没有。如果没有手冢治虫博士,很难想象战后日本漫画能够风行。”

▲ 手冢治虫

这一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去世,他带着《阿童木》《火之鸟》《怪医黑杰克》《森林大帝》,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1988年11月,就在手冢治虫去世前三个月,隔海相望的中国上海举办第一届国际动画节。手冢治虫忍着病痛来到上海,拜访了他的偶像万籁鸣先生,此前他还曾和严定宪一起创作了“阿童木和孙悟空跨时空的握手”的漫画。

▲ 手冢治虫和严定宪的握手合影,以及由此创作的最早一版的“阿童木与孙悟空”

万籁鸣是中国动画乃至亚洲动画的前驱,他曾在1940年推出亚洲首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又在60年代创作出中国动画巅峰之作《大闹天宫》;严定宪则是《大闹天宫》的原画组组长,他在前辈张光宇设计的美猴王形象基础上日本三国志动画片,创作出一代经典之作。

▲ 《铁扇公主》影视截图

▲ 经典的《大闹天宫》

▲ 万籁鸣先生

手冢的友人松谷孝征曾回忆:“他(手冢治虫)拜访万先生之后,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完成《我的孙悟空》是在去世之前向万先生打个招呼,告诉万先生‘我去了’。”

《我的孙悟空》是手冢治虫36年前的漫画作品,也是他在世时创作的最后一部动画。从上海回到日本后,手冢开始重新着手这部作品草案。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他燃尽了余热,临终遗言竟还是一句“给我铅笔”。在该作的扉页上,手冢写道:“这是我的孙悟空。”

▲ 《我的孙悟空》影视截图

风云决动画片下载_三国演义动画片下载_日本三国志动画片

手冢治虫为何对孙悟空有这样大的执念?初看手冢作品的人,会从其中找到很多早期迪士尼动画的影子,但如果你一不小心翻开手冢治虫无比丰富的动漫宝库,就会发现,中国动画对这位“日本漫画之神”的影响颇深。

1952年,《我的孙悟空》最早以漫画的形式连载于秋田书店的杂志《漫画王》上,讲述手冢儿童时候由于被同龄孩童嘲笑欺负,并在战时受尽人间磨难,但他在看《铁扇公主》时有幸得到电影残片,因而与孙悟空神遇,而后在精神支柱孙悟空的鼓励下刻苦作画,成为一代漫画之神。故事里他还在中国遇到了万籁鸣,大慰平生。

▲ 手冢治虫在《我的孙悟空》中设想自己与万籁鸣先生在长城上的会面

手冢治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万籁鸣导演的《铁扇公主》在日本上映。当时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这种情况连当时的迪士尼都没有过,包括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日本三国志动画片,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宫崎骏与白蛇传

1958年,当漫画《我的孙悟空》连载完结,30岁的手冢治虫投入了东映公司动画《西游记》的制作时,一个17岁的少年却被这家公司的另一部动画勾住了魂。

这一年冬天,高三学生宫崎骏走进电影院,荧幕上放的是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题材同样来自中国——电影开场,许仙左手牵着浣熊,右手牵着熊猫,和闪着大眼睛的白娘子在西湖边邂逅。

▲《白蛇传》宣传海报

看完《白蛇传》,宫崎骏找到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要拍像《白蛇传》那样的严肃动画作品。

▲ 年轻的宫崎骏(左)与高畑勋(右)

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宫崎骏在大学期间第二外语选修了中文。毕业后,他也如愿以偿进入了东映动画,并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高畑勋。高畑勋也很喜欢中国动画,两人常常在一起品鉴学习,尤其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类水墨动画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只有在中国当时的体制下,才能做出这般艺术水准的作品。

风云决动画片下载_日本三国志动画片_三国演义动画片下载

1971年,宫崎骏跟高畑勋离开东映,跳槽到大冢康生执掌的A-Pro公司。很快中日恢复邦交,中国向日本赠送大熊猫,旋即引起席卷全日本的“熊猫热”,于是高畑勋的《熊猫家族》便应运而生,动画里的这只熊猫,日后也将作为龙猫的原型,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Logo。

▲ 从《龙猫》(下)这部作品中,不难看出《熊猫家族》(上)的影子

1984年,在德间书店的牵头下,宫崎骏将连载的漫画作品《风之谷》改编为动画,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风之谷》的成功,为宫崎骏带来了两个机遇——一个是次年(1985年)在德间书店的投资下与高畑勋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第二是得到了一次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流的机会。

▲ 《风之谷》原画

然而,没想到这次旅行却变成了一次失望之旅。当宫崎骏一行人怀着满腔热情,希望在艺术创作和制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时,上美的领导却十分关心日本的计件薪酬制,“原画一张多少钱,动画一秒钟多少钱都问了个一清二楚”。

宫崎骏认为计件工资只会生产工业产品及听话的、流水线式动画,不会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时至今日,吉卜力依然是采用固定薪酬制度。此前中国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学院派动画正是宫崎骏心驰神往的,然而面对改革开放大潮,处于改制转型期的上美让他感到一头冷水从头浇下:“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

▲ 晚年的宫崎骏

宫崎骏心中的中国动画,永远定格在了17岁看完《白蛇传》的那个冬夜,“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爱上了女性英雄主义的动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大雪中,我跌跌撞撞地走回家中。与他们(白素贞和许仙)的执着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非常羞愧,哭了一整个晚上。”

谁说不是呢?宫崎骏作品的主角,几乎就是一个个的白素贞,正是由于她们的坚韧与执着,宫崎骏的动漫宛如一条东流的大河,奔流不息,生命不止,时隔18年在中国上映的《千与千寻》便是最好的例证。

持永伯子与神笔马良

回到2019年的仲夏,当中国观众集体重温《千与千寻》时隔18年带来的感动时,在日本大阪有一位女士聊起了中国动画在70年前带给她的感动。

三国演义动画片下载_日本三国志动画片_风云决动画片下载

▲ 手持“神笔马良”人偶的持永伯子

1945年4月,持永伯子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才3岁,他的父亲叫持永只仁,到长春的伪满洲影幻协会从事电影工作。日本战败后,满洲影幻协会被中国政府接管,改称东北电影制作公司。

▲ 持永只仁

在东影期间,持永只仁与中国艺术家陈波儿携手完成了新中国最早的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陈波儿还为持永只仁了取了中文名——方明。就是这位取了中文名的日本人,成了中国木偶动画的前驱之一。

▲ 《瓮中捉鳖》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初,持永只仁作为总技师,一边培养新的动画作者,一边创作了《谢谢小花猫》《小铁柱》《小猫钓鱼》等作品。可惜到了1953年,持永只仁却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中国。

在中国的八年经历,让持永只仁对中国动画关切备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他尽自己最大努力促进中日两国的动画交流,与上海美影厂的同仁也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如今,北京电影学院为纪念他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特设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持永只仁奖”。

持永只仁的名字会被中国动画史铭记,他也让中国动画在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持永的高徒川本喜八郎日后成了著名的木偶艺术家

持永只仁把中国学习和钻研的木偶动画制作技术带回日本,做出了第一部木偶片《瓜子姬和天之斜鬼》,如今日本从事木偶片制作的人才,都是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学生,其中川本喜八郎和冈本忠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木偶艺术家,前者的木偶动画《三国志》在50年代的日本引发了一波“三国热”。

三国演义动画片下载_日本三国志动画片_风云决动画片下载

在这次“中国动漫日本行”的展览开幕式上,持永伯子在现场展示了上美寄送给父亲的“神笔马良”人偶,她说:“我个人也是在美影厂长大,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今天美影厂三代导演都来到了日本,带着中国的动画、漫画作品,和大家进行交流,如果我父亲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这样的盛会,一定会非常非常激动的。希望中日两国的动画交流,永远继续下去。”

中国动漫何去何从?

中国动漫曾有辉煌的过去,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是,要怎样用双手去创造这个未来?处在十字路口的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忧心忡忡?

我想用一个手冢治虫的方式来回答。

在《我的孙悟空》中,当手冢治虫目睹第二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满目疮痍,身怀绝技和梦想的他也曾经动摇和迷惘。

但手冢有一座最坚实的灯塔,那就是他的“孙悟空”。手冢治虫的动漫生涯,自《铁扇公主》始,至《我的孙悟空》终,贯穿其中的正是“孙悟空”。它和手冢一起,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独特的、散发出永恒魅力的文化符号。

中国动漫人啊,愿你们也找到自己的“孙悟空”!

参考文章:

[英]保罗·格拉维特《日本动漫60年》

李铁《中国动画史》

[日]山川贤一《宫崎骏和他的世界》

杨晓林《动漫大师手冢治虫》

中国日报《用动漫奏响中日友好旋律!“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在日引发热烈反响》

(文 / 俎燚楠,编 / 任慧)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234463.html